《公开的情书》与启蒙主义的文学文化(5)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启蒙文体”与“启蒙思想”的话语结构

《公开的情书》与启蒙主义的文学文化


当然,《公开的情书》之所以成为“事件”,除了我们前面所述的在文学文化和文学社会学的意义上,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质,无疑也是关键性因素。我仍然与以往一样,坚持认为它是我们启蒙主义的经典文本,但在今天,我想在对此提出进一步认识的同时,尝试性地重新整理这一重要的启蒙“遗产”。
《公开的情书》显要的文本特征,就是“书信体”的使用。我们知道,“书信体”是世界文学史上启蒙主义小说经常采用的“启蒙文体”。还是在西方启蒙运动时期,“书信体”小说就是伴随着启蒙运动兴盛与流行的一种文体,像席尔的《葡萄牙修女的情书》、理查逊的《帕梅拉》《克拉丽莎》、拉克洛的《危险的关系》、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卢梭的《新爱洛伊丝》、狄德罗的《修女》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都是以“书信体”写就的启蒙主义小说。而在我国,“书信体”小说也是“五四”启蒙运动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兴文体,经由启蒙,这一文体紧接着又一时繁盛于“五四”以后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中,冰心的《遗书》、庐隐的《一封信》《或人的悲哀》和冯沅君的《隔绝》等等,都是当时很有影响的启蒙小说。所以,《公开的情书》之文体选择,本身就体现了它的“启蒙性”。
按照一位专门研究“书信体”小说的法国学者的看法,由于“书信体小说模仿了真实信件的私密性、个体性和交互性”“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声音的文学体裁”。它不仅“注重对个体的突显”,充分表达个体的声音,而且还在通信者之间“构建了一系列延迟的对话情景”,并“将对话渗透到小说中”。尤其是,“在多种声音的小说形式中,每个人物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或者是平行的,或者是交错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声音,提取、整理和掌握真理的任务由读者完成”,这样一来,读者便也自然地被卷入小说人物的对话共同体中。启蒙所必须的思想对话,因此找到了一种非常契合的文体形式。这应该是《公开的情书》选择“书信体”文体并很自然地广受读者欢迎、取得很高艺术效果的重要原因。另外,在更加具体的方面,按照刘青峰所说的:“‘文革’中,人人被迫参加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对于精神活跃、有独立思想的人来说,就只能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隐藏起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与其他人一模一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