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亲密关系的爱与痛:如何让私域更加安全(4)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确实,数字化的技术和媒介极好地在亲密关系之中实现了人和人之间的平等沟通、自由选择、开放网络等今胜于昔的变革。但说到底,民主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它与每个个体的生存本身息息相关,因为其核心原则正是“自治性”,它“意味着个人自我反思和自我确定的能力”。民主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权,但前提是每个人自身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能够认识到自我之所是、自身之所欲。民主保障每个人自由公正地行使他的权利,但前提是有切实的程序和手段。从这两个重要的方面来看,数字化技术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亲密,堪称名副其实的“自治性”关系。
但也正是在这里,暴露出数字亲密的负面效应,不妨用“控制”来概括。很明显,数字技术在给个体提供自治性的手段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乃至剥夺了其“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我确定”的权利。很多持此种激进批判立场的学者都指出,数字亲密看似以每个个体为前提和中心,但实际上,它更意在将个体作为施加规范化作用的对象,进而通过种种奖惩的手段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控。简言之,技术绝非中性而透明的手段,绝非只是为人所用的工具,正相反,它在运作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在对人进行着深刻的影响乃至改造。在数字亲密的关系之中,你“觉得”自己是主人和主宰,但实际上,你只是在规则限定的范围之内来行使自由,你只能在规范允许的条件之下来进行自我的塑造。在数字的交际网络之中,没有人真的是他自己,也没有人真的能成为他自己,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地成为那个理想中的社交达人,以期获得更多的点赞、更大的流量。
如此看来,数字亲密绝不是,也绝不可能是主体的自治,它所实现的最终只能是技术的控制。
进步还是控制?自治还是傀儡?数字亲密的研究似乎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之中,举步维艰。由此,另一派理论家提供了第三种选择,因为其鲜明的德勒兹主义的背景,不妨将其概括为“生成”。生成,更强调一种在时间性的流变过程中所展开的差异要素的张力和交织。“这样,亲密就变成了一种理解人的主体性与技术之间关联的方式;亲密发生于身体和技术的交织之处,在其中主体进行生成和塑形(becomes and takes form)。”但此种生成的立场又何以超越进步和控制的两难呢?我们已经发现,这个两难的症结在于对主体性的截然相对的理解。从进步的立场看,数字亲密无疑巩固了主体性的基础和前提,为主体性的实现和维系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但若从控制的立场来看,则正相反,数字亲密从根本上否定了主体性的可能,因为所谓的主体无非是技术塑造的产物,只是规范调控的对象,根本谈不上是主体,充其量只能说是阿甘本所谓的“被生产”出来的傀儡式主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