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亲密关系的爱与痛:如何让私域更加安全(6)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二、重读吉登斯:数字亲密到底是进步还是控制?


既然进步、控制和生成这三重进路的争锋之焦点就在于主体性,那不妨再度回归《亲密关系的变革》这部奠基性的经典,来进一步探索其中未竟的深意。
主体性向来是吉登斯的理论要点,将反思性的自我认同作为晚期现代性的一个核心特征,这也是他不断重申的主旨。既然如此,如何将自我这微观一极与社会那宏观一极真正切实地关联在一起,就成为他必须澄清的要点。而本来就贯通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亲密关系,也就很自然地为吉登斯提供了这样一个必要的关联环节。因此,他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的开篇就明确指出,“在地方性和全球性互动之间的一极代表着我所谓的‘亲密关系的转型’”。当然,在这本书中,吉登斯已经展现了自我认同的诸多基本面向,比如身体、语言、时间性、叙事等等;但在《亲密关系的变革》之中,他对自我认同的论述却展现出更为深刻的哲学意味。这首先体现于第二章中对福柯《性经验史》集中的批判性反思。在他看来,《性经验史》中的疏漏主要有三。第一点就直接触及福柯的理论要害,正是主体性这个棘手的问题:
“在福柯的理论中,活跃的力量只是权力、话语和身体。权力在福柯的著作中以一种神秘的方式活动,而作为人类主体所积极取得的成就的历史却罕见存在。”简言之,福柯花费了大量笔墨描述了权力对主体的压抑和生产的各种单向度的影响和作用,但是,人难道仅仅是任由权力摆布的棋子和傀儡吗?人何以在各种权力机制之中展现出自身的主动力量和主体性的地位?
但细究《性经验史》的文本,我们便会发现吉登斯的这个批判实在有失偏颇。比如,在《性经验史》第一卷第四章之中,福柯在全面批判压抑假说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用战略模式来取代法律模式”的权力分析进路,虽然洞见卓然,但主体性的问题仍然是有待回应的根本难题。变换的只是权力运作的方式,主体被操控的地位没有任何的变化。因此,在第二卷的开篇,福柯直面主体性这个主题,并明确指出,他的核心任务就是要阐释“个体如何把自己塑造成道德主体的历史,即如何确立与发展各种与自我的关系,反思自我,通过自我认识、考察、分析自我从而改变自我的历史”。后文大量关于快感、养生、性爱的论述可以说都是对此种“自我的关系”的生动描绘,而且确实都颇具亲密关系的特征,尤其是第三卷,转向了“自我的关切”这个核心主题。
虽然吉登斯对《性经验史》中的主体性理论的批驳有些断章取义,但他随后的两点批判却显然更为有力,即便算不上对福柯的修正,但至少足以作为两个重要的补充。一是,《性经验史》的文本中虽然充满了对性与爱的各种描述和论述,但确实没有关注“浪漫之爱”这个位于亲密关系的近现代转型处的关键要点。二是,福柯还是太过倚重对话语和文本的阐释,而忽略了各种技术因素对亲密关系所起到的决定性影响。所谓的“自我技术”其实并非真正的技术,而仅仅是用来比拟、描摹各种精妙复杂的自我关系而已。相比之下,吉登斯的研究就更为实证,他对各种避孕技术、心理治疗技术的关注皆为明证。那就让我们聚焦于浪漫之爱和亲密技术这两个福柯明显忽视的要点展开主体性的论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