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亲密关系的爱与痛:如何让私域更加安全(7)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要想真正理解浪漫之爱的真谛,势必要在爱的历史之中对其进行清晰定位。吉登斯将这个转变过程凝练概括为从“贞洁”到“激情”再到“浪漫”这三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贞洁和激情是相关又相对的两极,因而“在婚姻的‘贞洁’性关系与婚外关系的放纵激情之间作出的清楚区分”理应是审视爱的近现代转变的起点。婚姻的契约对两性关系进行了明确的限定和制约,由此与僭越而迷狂的激情之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浪漫之爱又不能简单等同或还原为激情之爱。这不单是基于历史发展的事实,更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诸多本质上的差异。激情之爱是骤发的、偶然的、不稳定的,尤其会对卷入其中的个体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将个体从生活世界连根拔起”。而浪漫之爱则截然不同,它绝非激情的自我失控,反倒导向极为清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掌控。若说激情的本性是“迷狂”,那么浪漫的旨归恰恰是“自由”。在激情之中,人是不可能成为主人和主体的,最终只会沦为激情的奴隶和傀儡。唯有在浪漫之爱中,彼此相爱的人才能在精妙而复杂的自我反思、自我关切,甚至自我改变的践行之中实现主体性的自由。
其次,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浪漫亦与激情截然相对。激情总是偶发的,不期而至的激烈事件打断了日常生活的连续步调,中断了自我反思的连贯轨迹。身陷激情的人,总是觉得自己一下子被抛到了生活之外,卷进了无法自控的旋涡。但浪漫则显然不同:“它成为一种控制未来的潜在捷径,对于那些为浪漫之爱所支配了生活的人们而言,它还是一种(从根本上)保障心理安全的形式。”也就是说,浪漫之爱的时间肯定不能等同于平淡而重复的日常生活,但它所展现出的各种情感的强度并未真正中断,反而以一种朝向未来的筹划贯穿起内在的时间线索。浪漫之爱,就是自由地成为自己的主人,就是以爱为纽带重塑主体性的形态。既然如此,它显然要求卷入其中的主体对自己的言与行进行清醒地反思,清晰地规划,清楚地控制,尽可能地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正是因此,“海枯石烂”“天长地久”,是浪漫的宣言;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浪漫的写照。
由此就涉及浪漫之爱的第三个特征,那正是“超验性……的特殊信念和理想”:“因为它假设了一种心灵的交流,一种在性格上修复着灵魂的交会。” 这种理想当然并非柏拉图式的爱情,因为浪漫之爱与肉体和性之间有着更为错综复杂的密切关系。但浪漫不同于激情之处确实在于,它并不满足于在骤发的男欢女爱之中获得虽极致,但毕竟昙花一现的片刻快感,而且最终试图以精神的交流和融汇来实现和维系那种更为持久而稳固的情感纽带。借用全书第四章的标题来概括,浪漫之爱是“纯粹的”,因为它尽可能地摆脱了一切世俗的利益和束缚;浪漫之爱又确是一种“承诺(commitment)”,它是灵魂之间的超越时空的牢固纽带,既是对自我的承诺,又是对爱人的承诺。自我的反思、未来的筹划、灵魂的融汇,这三个本质特征联手将浪漫之爱的主体性推向了极致与高潮。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