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灌顶召五方龙王摄疫毒神咒上品经》密义疏(9)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如何通过心的转变而发挥作用,就需要对心的疾病作进一步认识。
心的疾病最主要体现为三种,也就是佛教中常说的“三毒”的概念,包括:贪、嗔、痴。有时候也会看到“婬怒痴”这样的提法,其实就是“贪嗔痴”一种转换的表述,如《维摩诘经》中说:“不断婬怒痴,亦不与俱。”是用“淫”替换了“贪”,因为“淫”是“贪”的一种集中与较高表现,虽然“贪”的含义比“淫”要更广。“三毒”再进一步展开,就成为“五毒”,也就是加上“慢”和“疑”,成为:贪、嗔、痴、慢、疑。
三者之中,何者为根本呢?以痴为根本,痴就是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总根源。何者为最重呢?嗔为最重,因为嗔心的烦恼程度最严重,故其所造的业也最重,所受的果报也最重。何者表现最明显呢?一般来说,贪最明显,嗔常常被隐藏起来,而痴在很多时候也不易察觉,所以贪是最明显的行动的驱动力。
当阿难提出疫病的问题的时候,依据佛教的诠释理论,从起源上来说并不能离开心的范畴,也就需要从“心”的角度来予以思考和回答。
“嗔”的极端表现是什么呢?就是“杀”。因此,佛说“其国人多杀群生,无有慈心,以杀猎为业”,这是就嗔而言。有嗔心而后起杀心,有杀心而后有杀行,造杀业而后受火灾之报。为什么是火灾的果报呢?首先,从从烦恼的属性来说,嗔心是热恼之心重,所以引发火大。其次,火灾为害,不但作为正报的身体被烧死,并且连同依报的财产也一起被焚尽,从造业与受报的轻重上来说,因为业重所以报也重。
“贪”的极端表现是什么呢?其一为“食”,其二为“淫”。所以佛说“此国中人又网水中鼋鼍鱼鳖,杂类众生不可称数,而噉食之以为美饍”,这里主要是谈论表现为“食”的行为的贪。孔子说“食色性也”,也就是说在欲望世界之中的人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两种欲望表现就是“食”与“色”,即饮食与情欲。这两者往往又交织在一起,所以有“通往男人的心要先通过他的胃”这样的说法。为什么是疫病的果报呢?从烦恼的属性来说,贪心是黏着之心重,所以引发水大。经中说“作毒蛟龙吐种种毒气犹如云雾”,云雾中多有湿气,而夹杂着毒气,所以导致疫病。再从造业与受报的轻重上说,疫病主要是摧毁正报的身体,而不一定涉及依报,业较轻则相对报也轻,当然,具体仍要看贪所造的业的大小。
根据佛教教理,世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欲界、色界、无色界。在欲界之中,贪嗔痴三者系一种共时性的存在。当然,如果通过一种自觉的修行,有可能完成对于嗔的克服,例如修行达到初禅,嗔心就被暂时制伏而不起现行,但是贪的克服则更难了,因为欲望的世界也就是各种贪爱、取着的世界,所以才有“欲界”的命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