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诸子百家看《君主论》治国理念:不同的世界,同样的帝王心术(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①“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以及“性恶论”
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君主要维护好自己的统治必然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君主论》中提出:“一个人依靠贵族的帮助而获得君权,比依靠人民的帮助而获得君权更难于继续保持其地位。因为人民的目的比贵族的目的来得公正。” 这一观点有点像中国古代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
儒家将君主和人民的关系看作舟和水的关系,荀子在《荀子·哀公篇》里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老百姓犹如江河之水,君主犹如水上之舟,江河之水可以载舟而行,也可以使舟船覆没。这个比喻形象而深刻地阐述了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得民心则得天下,民心是执政者合法性的基础。
同时马基雅维利认为:“关于人类,一般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对于臣民的变心和背叛行为,马基雅维利把它归结于“人类的劣根性”,因此他提醒君主时刻警惕和防范臣民的变心和背叛。在他看来,“人性本恶”,人都是自私,追逐利益而行的,所以他建议君主执政时在表面上的仁慈和正义下,不能忘记残酷的镇压手段。
这个“性恶论”的观点与战国时期儒家荀子的“人之出,性本恶”的说法是一致的。荀子在《性恶》篇中明确提出:“人之性,恶”,意思是人人都有贪图享乐,追逐名利的原始本性,要把人性恶引向人性善,必须依靠礼仪制度的力量和道德的规范。然而,荀子提出这个观点是劝诫人们要通过学习以弥补自身的“恶”,马基雅维利却是从人性的角度去剖析君主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子民,使他们臣服,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透过诸子百家看《君主论》治国理念:不同的世界,同样的帝王心术


②君主集权、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看似是以儒治国,实则是“外儒内法”。春秋五霸的齐国,战国初期崛起的魏国,最后平六国统一天下的秦国,就是依靠管仲、李悝、商鞅这些杰出法家代表的变革。法家思想涵盖的理论很多,其中最显著的两点就是君主集权和以法治国。在中国,权力从来都由君主牢牢把握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