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科恩兄弟的精神世界:解读《巴顿·芬克》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进入科恩兄弟的精神世界:解读《巴顿·芬克》


今年是科恩兄弟电影《巴顿芬克》上映30周年,这部电影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影片存在大量的潜台词,以至于每一种解读都不可能令所有人信服。毕竟,科恩兄弟作品的特点就是无法用一句话来描述,也无法用单一的主题思想来概括。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巴顿芬克》,或者几年前看过一次,那么我建议你现在就此打住;这篇文章的目标读者是那些已经看过这部电影并思考过影片的故事情节及其无数含义的影迷观众。而且这篇文章充斥着剧透,读起来就像剧情回顾,所以如果你希望看到一篇更深入浅出、更像影评的文章,那么很抱歉,我让你失望了。1991年上映的《巴顿芬克》是科恩兄弟继《米勒的十字路口》之后第四部电影。如果你想看懂《米勒的十字路口》,理解它的方方面面和错综复杂之处,那么你需要看上许多遍,在此过程中你会明白它的情节有多复杂。事实上,正是因为《米勒的十字路口》非常复杂,以至于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科恩兄弟脑力枯竭,在完成剧本之前,他们中断了一段时间。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巴顿芬克》诞生了。值得一提的是,科恩兄弟把电影作为一种诠释媒介;所以《巴顿芬克》的故事和意象可能是许多事物的隐喻或寓言。你可能看到一些解读认为这部电影反映了活在自己内心世界里的危险性,还有一些认为,查理梅多斯( 约翰古德曼饰)代表纳粹主义,芬克代表软弱的左翼自由主义。也有一些认为这部电影表达了对旧好莱坞垂直整合体制的控诉。

进入科恩兄弟的精神世界:解读《巴顿·芬克》


事实上,以科恩兄弟的风格来说,这部电影可能包含上述所有这些说法,或者取决于观看者的视角而有各种不同的含义。象征主义和潜台词在《巴顿芬克》中很普遍,有些人可能认为没必要对一部电影过分解读,但科恩兄弟非常雄辩地证明了好的电影是经得起解读的,而且这一点不可否认正是科恩兄弟的作者标志。毫无疑问,《巴顿芬克》是一部科恩兄弟电影。很多作者都信奉“写你熟悉的东西”。这并不是说,如果你一辈子在超市工作,就必须写与超市工作相关的内容,但如果你从未遭受过抑郁症,就不适宜写抑郁症。一部真正的作者作品,无论背景还是情节,都应该包含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第一手体验。虽然《巴顿芬克》的背景设定在1941年感觉有点与世隔绝的洛杉矶, 而且第三幕的情节充满幻想色彩,但我可以想象的到,其中的大部分情绪都直接来源于科恩兄弟创作《米勒的十字路口》剧本时切身经历的煎熬体验。《巴顿芬克》的主人公巴顿芬克(约翰特托罗饰)是一位大胆、新潮的纽约剧作家。他的最新剧作《荒废的唱诗班》(Bare Ruined Choirs)大获成功后,经纪人告诉他接到了好莱坞的邀约。基于他最近的名气,国会电影公司希望和他签一份每周1000美元的剧本创作合同。对艺术执着的巴顿最初表示反对。但有些东西,无论是固定的工资或更大的舞台的召唤,让他放弃了自己的艺术完整性,转而投奔好莱坞。这一虚伪的转变,使他来到洛杉矶住进破旧的厄尔酒店,也预示了随后芬克陷入创作困境后所发生的许多事情。

进入科恩兄弟的精神世界:解读《巴顿·芬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