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潮汕歌谣传承至今?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林朝虹与林伦伦团队主编的“潮人好家风”丛书(一套三册)终于杀青交稿,潮语童谣中收纳了《麻雀相拍跛落坑》《天顶一粒星》等经典潮汕歌谣,不久的将来,潮汕歌谣将配合插画与视频呈现,为四海潮人带去来自家乡的淳美记忆。
生于大众,长在民间,口口相传,但却生生不息——潮汕歌谣为何能传承至今?
策划:达海军 采写:肖燕菁
1 歌谣的本来面目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诗经·魏风·园有桃》记载了中国古代对于歌谣的认知,将“歌”与“谣”分称。中国古代没有歌谣理论方面的专著,也无这方面的专论,采风这一对古代歌谣的收集和整理的文化行为最初是为了制作礼乐,因而当时的士人阶层从音乐角度认识歌谣。但对于广泛的民间,人们正是因“心之忧矣”时自然流露出的情感才歌唱,自然没有曲谱和配乐。“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这类观点认为,民间的谣没有可资凭借的章曲,因而为“谣”,这里的“谣”更接近现在我们所谈的民间歌谣。在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潮州歌谣所属的门类为民间文学。
在审美情趣与创作手法上,中国古代文人不论南北,拥有相似的审美情趣与大致相似的价值体系,因而诗文少以地域论。但民间歌谣不用来登科入仕或博取名声,从黄沙大漠或江南水乡生长出,自然有其生长环境的风土人情与地域特色。从名称上看,南朝梁元帝《纂要》中记载,“齐歌曰讴,吴歌曰歈,楚歌曰艳”。对于潮汕地区而言,在丘玉麟等学者于20世纪20年代考察民间歌谣的运动兴起前,潮汕地区的民间歌谣有更广泛的指代,即畲歌、畲歌仔。
潮籍学者萧遥天在《潮音戏的起源与沿革》提出,潮州的土著陆为畲民,水为疍民。畲歌本是潮音的老调,而疍歌却是最原始与最有影响的东西。畲歌、疍歌是最纯粹的地方性潮歌也是潮歌的主流。明清时期,已有大量府志、县志中出现关于畲歌及潮汕民间歌谣的记录,“儿童以秋千为戏,斗畲歌焉善者为胜。”“乡村架秋千为戏,斗畲歌,善者胜”“潮州灯节鱼龙之戏,又每夕各市场扮唱秧歌,与京师无异”。追溯潮汕歌谣的源头绕不开畲歌,若从畲族在粤东生活的历史看,在唐宋时期或已有畲歌。而宋代以后,大量中原移民及福建移民进入粤东,中原文化与本土的畲族文化融合碰撞,并强势占据主流。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李书吉等纂修的《澄海县志》卷之六《风俗·声歌》条:“当春农时,夫男于田插秧,妇子馌饷,挝鼓踏歌相劝慰,是为秧歌。今俗正月,鸣钲击鼓,演于灯月之下,又谓之闹元宵。”在《风俗·声歌》条前面的说明写道:“粤人尚歌……澄邑好之,共矜新调,名曰輋歌”,并第一次以方志的形式记录了几首歌谣。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