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越界与跨域—两岸共同记忆场中的陈三五娘传说及跨文类改编(10)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在这些记忆,概括宗教信仰、庙会科仪、原住民(平埔族、高山族)生活习俗、戏曲(歌仔戏、布袋戏)、民俗记忆、生活习惯……,可说企图一网打尽,也因此造成小说有如文化小百科。这样的民俗操作,若未经适度消化或妥当安排,便会造成小说阅读的障碍。或许这种断裂、跳跃式的书写,是后现代与后殖民并置的操作” [16]66-74。
不言而喻,施叔青关于闽台往事异质性段落的当下讲述似乎陷入一种“表述的焦虑”,进而成为一种永无休止、毫无遮拦地关于讲述的讲述,而其往复辗转的话语碎片亦跳跃为话语自身的表意期待,或许其确有必要从空明的地平线上调转回头,通过获得故事以获得表述本身。
《荔镜记》
五、凝视闽南:跨越文类的文化变奏
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曾经说过,“一部作品不仅应该被放在这种文类的历史里加以讨论,而且它还隶属于一个我称之为‘话语体系’的系统,这个系统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阅读、倾听、写作、再生产、改变以及传播文本的团体。学者们时而指出一种文类会‘影响’另一种文体,但是这样的看法却给不同的文类分了原本并不存在的‘先后’,而且还隐含一种文类凌驾另一文类的意思,从而把文本之间复杂关系单向化了” [17]237-254。
诚哉斯言,其实包括“戏迷”在内的大多数人更多时候乃是借助(抑或是擅用?)连环画、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俗曲唱本(台湾地区称之为“歌册”⑧)、剧本文学等诸多琳琅满目的故事变种,在暇隙之处、悠闲之时做案头欣赏,想象性地补足或曰代偿口头文学、戏曲搬演与生俱来的审美缺憾。
《荔镜记荔枝记四种》
当然限于资料匮乏与年代久远,发轫于闽南民间传说的“陈三五娘”,是先有小说,还是先有戏曲,就如同先有南音还是先有梨园戏的问题一样,一直是个众说纷纭、争议不休的热点议题。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