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玩笑:创造历史的“张骞”,为何成了书写历史的“司马迁”(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蒋廷黻1895年12月7日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一个薄有田产的农家,从祖父一代起,就兼营铁器铺。他六岁丧母,但受到了继母的善待。父亲“很有经商的天才,而且是一位民间领袖”,经常为乡里邻居“排难解纷”。
对他早年人生历程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二伯父,这位二伯父决心要他“努力读书,求取功名”,安排他到教会学校上学,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接触新学,1911年他成了一名基督徒,也奠定了入世、用世的人生观。
他曾对费正清说,“他的学术航程的起点应归功于湖南的美国长老会所办学校的一位女教师,在1906年—1911年间,他只有十来岁,她帮助他学英语,然后又帮他赴美国留学深造。”
1912年,他17岁那年只身赴美,经过三年半的半工半读才读完中学。1914年至1918年在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就读,主修历史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应基督教青年会征召,到法国为法军中服务的华工服务。1919年夏天重返美国,进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四年中接受了作为“新史学”基石的进化史观。

命运的玩笑:创造历史的“张骞”,为何成了书写历史的“司马迁”


▲青年蒋廷黻
1923年,蒋廷黻学成回国以后先在南开大学任历史系教授,得到了张伯苓校长的赏识和支持。那时他已开始在教学之余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张伯苓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仍肯拨款购置已出版的史料”,使他终生难忘。
他之所以能在南开完成《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上卷)与这种支持是分不开的。这是第一部不依靠英国蓝皮书等外国文件编辑的外交史资料, 目的是使中国外交史研究学术化,他自述“研究外交文献六年使我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可以说,南开六年奠定了他中国近代外交史乃至近代史研究的基础。
从17岁到28岁,他在美国学习、生活了11年之久,比一般留学生受到过更多西方文化的熏陶,属于西潮影响至深的一代知识分子,带回了新的观念和方法。
但由于他少年时代就离开中国,连汉字都写得很蹩脚。回国以后,他从读四书五经开始,进而研读《资治通鉴》和古典诗词,中文写作也是在这里速成的,所以他的文字虽然表达清楚,逻辑严密,但文采并不怎么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