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人的圣树崇拜:从乌木到建木(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广柔,隋改名为汶川,至今沿用。禹生于广柔石纽,正是古西羌之地,典籍记载确然,学者多有论述,兹不复赘。禹所属的夏族和蜀族颇有渊源,李学勤先生《〈帝系〉传说与蜀文化》认为根据传说中的世系显示,蜀和夏有共同的先世;段渝先生《政治结构与文化模式——巴蜀古代文明研究》认为:“蜀、夏同源,是帝颛顼之后的不同分支。”正因为如此,在这方圆百里的野地因为是禹的生地,从而成为了当地蜀人,亦即古羌人的神圣禁地。 这块野地必是林野,而非无林之旷野,否则是很难在里面藏匿三年的。其实,野字本义即指林地。《说文·十三下·里部》:“野,郊外也。从里予声。壄,古文野,从里省,从林。”《玉篇·土部第九》:“壄,古文野。”《林部第一百五十九》:“埜,古文野。”野,甲文、金文并从林从土作埜。因此,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认为:《说文》古文下不言予声,则亦当作埜,今增予者殆后人传写之失。
《玉篇》埜、壄并注古文野,殆埜为顾氏原文,所见许书尚不误〔22〕。可见野字,古文作埜,以林、土会意,即林地之义。因此,这块神圣禁地当是和“金枝”故事一样,也应是一处丛林。虽然和“金枝”故事相比,此处记载过于简略,缺失较多,但它们的主体部分大致相似。它们都是因为神的缘故而成为禁地,阿里奇亚的圣林是森林女神狄安娜的神庙所作,石纽乡的林野是禹的生地。作为禁地,它们都是奴隶或逃犯的避难之所。同时,石纽乡这处林野,当地人“不敢居牧”。据此,我们似可推断它已被作为圣林而受到崇拜。
图(4)民间收藏古蜀文化玉石神树
徐嘉瑞先生《大理古代文化史稿》引《羌民经济活动形式》一文云:“羌人之传说中,有‘自古敬神皆在森林’,现在羌民每寨必保存或培植一树林,实有其悠远之历史。”可见直到近世,羌民犹保存了圣林崇拜的习俗,亦可见出圣林崇拜影响的深远。 二 如果说石纽乡那块方圆百里的林野曾经是蜀人崇拜的一处圣林,还局限在较小的范围而不为人所知的话。那么,最初作为蜀人圣树崇拜产物的建木,后来突破巴蜀文化的局限,融合进华夏文化中,和扶桑、若木一起,成为支撑华夏文化圣树崇拜体系最重要的三根支柱。 《吕氏春秋·有始览》云:“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高诱注:“建木在广都,南方,众帝所从上下也。复在白民之南。建木状如牛,引之有皮,黄叶若罗也。日正中将下,日直,人下皆无影。大相叫呼,又无音响人声。故谓盖天地中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