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原)邓厚忠:沉潜静观人生天地间的尴尬与超拔(10)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三、沉潜静观:探索“人”的灵魂深处或意识边际
老实说,初读三原的诗歌长篇,不管是《秋及秋风》等,还是《窗口》、《言词》等,似乎都可以把它们纳入标准的后现代主义诗歌范畴。如果再真的相信三原在《铭刻生命》的“诗歌”一节里说的话一一
“我的诗歌文本是冷抒情的,技巧上使用平面叙述、反深度模式、元话语、反讽、文本互拆、反中心和主题。能指与所指的断裂错位。”
好像就完全可以给他贴上一个标签:三原,标准的后现代主义诗人。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一切问题也就简单得多了。我顺势就可以干干脆脆地叫他一声“兄弟”、“朋友”或者“警官”、“培元”什么的。因为当下的中国诗坛上,根本就不缺少号称“后现代主义”的诗人,用我们川中的夸张言辞说:捡一颗石子可以打倒一大串;更何况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家,诗评家甚至理论家好像也已经是反手一摸一大把了,你写诗凑什么热闹呢!一言以蔽之:当今的诗坛要作一个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诗人”很容易,但似乎没有价值。
但是,我以为,就三原的诗歌创作而言,问题并不如此简单。换句话说,三原的近期诗歌作品,并非一个“后现代主义”就能笼而统之的。
1、的确不错,如果从三原近期诗歌的外在形态和技巧方式上看,这些作品不乏标准的后现代写作特征。
他的这种诗写特征首先表现为作品中到处充斥着世界现象的非人化“物性”描述,而极力抹掉人的主体性地位,并且相当程度地把“人”拉回到了“物”的水准。在《窗口》(上卷)的开篇他就写道:
众多的事物,诸如阳光 天空 大地 建筑/我首先被感动的是一条河流/河流上的水是模糊的/河流上有一条船/船上的人不见了/船静止在那里 无法比喻/阳光酷热/一味地照在船上/船一动不动/象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从接受河流开始接受了船/成为可以在河流的中央忍受阳光及酷热
在这里,充斥着的“物”不仅使“我”对流动的时间的感动很快转化为对静止的空间的吸引,而且使“我”很想成为“船”的物化欲望十分强烈。以至于当“我站在窗口”时,“人就不像人不是人了”,“我离开窗口/进入城市/首先碰见的是梯子 水泥 车辆”,“回到家里”,“平放在桌上”的则是“眼镜 手臂 书籍 钢笔”。这种“物化”的过程最终却导致了“物我两失”或者说“物我两亡”:要么是“物”对人明媚称颂一一
对面的山丘没有阴影/那明媚的样子/仿佛在称颂人世
要么是“人”对物的羡慕——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