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极简大纲(1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美学史极简大纲


(二)、流韵自然的艺术表现境界:“随物赋形”
苏轼在文艺创作上,强调艺术表现要不拘法度,自由抒写,以达到象行云流水那样自然天成、姿态妙生的境界。苏轼的文艺创作之所以能够达到“随物赋形”的艺术境界,与他追求“有为而作”、“不能不为”的创作思想直接相关的。
(三)、艺术旨在传达精神气韵:“传神”
苏轼继承了古代美学中的“传神”思想,专门写了《传神论》,把“传神”作为文艺创作中的自觉的美学追求,用以评论绘画及诗文。“传神”思想的内涵:
1、强调神似,要求生动逼真地传达出事物的神态情韵。
2、借助于灵感,奋笔挥洒,淋漓尽致地传达出生气贯注的意象形态。
三、严羽的美学思想
(一)、严羽《沧浪诗话》的中心范畴是“兴趣”(兴趣说)
1、严羽“兴趣”的“兴”是从“赋、比、兴”(触兴、感兴、兴发)中引申而来,指诗歌意象所包含的审美情趣。“兴象”是“意象”的一种,“兴趣”则是指:诗歌意象所包含的那种为外物形象直接触发的审美情趣。
2、严羽认为:“兴趣”是诗的生命,且“兴趣”可以和“理”统一(但没有真正统一是其弱点)

中国美学史极简大纲


(二)、严羽认为诗歌应在审美感兴中产生,即“妙悟”(妙悟说)
1、“妙悟”指审美感兴,就是指在外物直接感发下产生审美情趣的心理过程:
(1)“妙悟”是一种感性的、直觉的触兴,它与一个人的学力并无必然的联系;
(2)一个人的学力与一个人审美感兴能力并不一定互相排斥,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统一。
2、兴趣和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