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极简大纲(10)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谢赫六法”的其他五个方面,则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和手段。“骨法用笔”,是为了凸现人物的内在生气而讲究其骨相(筋骨脉络),而骨相的刻画有待于用笔,所以说“笔法”是一种绘画手法;“应物象形”,写人要象形,即指形体相像、肖似、逼真;“随类赋彩”,按照各自的品类,赋予不同的色彩;“经营位置”,要妥帖安排位置,指结构、构图;“传移模写”,指对传统佳作的模写、临摹和继承。
(二)、山水画的畅神论
畅神论,既集中代表了古代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更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欣赏的基本指导思想。畅神论的提出,是古代自然美观发展到魏晋六朝时期的历史必然。
1、澄怀味象
宗炳,字少文,南阳(今河南)人。南朝宋时的著名画家。他的《画山水序》,实为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宗炳的美学思想表现出儒、道、玄、佛结合的特点。
澄怀味象的“味”即品味,体味,体察,古典美学中用来表述对于审美对象的审美观照(观赏、鉴赏、欣赏)。“味”,从客观上讲是指向具体物象的,所以谓之“味象”,在宗炳主要指自然山川和山水画。但“山水以形媚道”,自然山水物像只有通过有限的“形”来呈现、体现无限的“道”,才能成为审美的对象,才能使主体与之构成审美关系,从而反观自身。所以,“味象”也就是“味道”。具体而言,“味象”(“味道”)是对客观物象,自然山水内在精神、意旨情趣的品味和把握;抽象言之,是对宇宙生命本体的体验和观照。
“味”的获得与体悟,从主观上讲,更需要主体的“澄怀”,即澄清怀抱,胸无尘滓。所以说,澄怀味象就是以心怀澄澈去寻求味美的形象,肯定着审美活动中清心寡欲、“不争”、“无为”的虚静态度。
可见,澄怀味象论也是一个具有审美心理意义的命题。它反映了宗炳对审美心态和审美愉悦性的认识和强调。
2、卧游畅神
卧游之趣,来自于以原有的审美经验为基础,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回味、设想、体验,从而得到的一种亲临其境的愉悦感受。卧游即神游,也就是畅神。
从创作的角度分析,畅神论的本质在于主体借助外在自然之“质有”来抒写主观内在之灵趣,主体之“道”(思想、精神、情趣、意愿等)通过山水及山水画得以呈现。
3、万趣融其神思
宗炳提出“万趣融其神思”,作为绘画创作中正确处理心物关系的原则。
4、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王微字景玄,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历代名画记》载其《叙画》一篇,同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山水画论。在《叙画》中,王微从绘画的艺术特征出发,具体描画了山水画畅神状态中的精神愉悦感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