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极简大纲(8)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历代对陶诗的评论集中到一点,就是推崇陶诗“平淡”。陶诗的“平淡”同魏晋玄学美学所追求的“平淡”虽有相通之处,但实质不同。这种“平淡”的境界是一种超越尘世的物欲追求和扰攘纷争而与无限自由宁静的人格本体相合一的境界,带有十分浓厚的哲理色彩。陶渊明把玄学以及佛学所追求的人生解脱放到了门阀世族名土们不屑一顾的日常最平凡的农村田园生活之中。陶诗艺术境界的特出的地方,就在它把平凡的生活中所蕴含的美极为自然质朴地写了出来,同时又把它与玄学、佛学所要解决的人生解脱问题联系起来,因而使得这种艺术境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意味。这就是陶诗“平淡”的特色所在。陶渊明只把生死看作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虽然这现象令人无比哀伤,但不应当因此就弃绝有限的人生的欢乐,终日怀着对死的恐怖。
陶诗“平淡”的本质就在于彻悟人生的苦难,但又不否定现世的人生,而仍然率真、质朴地肯定现世人生有美好可亲的东西,从日常的生活中去寻求心灵的满足和慰藉。
三、刘勰《文心雕龙》与美学
(一)、刘勰论“隐秀”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铸成“意象”这个词,而他对审美意象的分析,首先表现在他提出的“隐秀”这一组范畴: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秀”:指审美意象的鲜明生动
“隐”:①指审美意象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不直接用文词说出来,不表现为逻辑判断的形式。②审美意象的多义性。审美意象蕴含的情意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丰富的。
(二)、刘勰论“风骨”:
1、“风骨”的提出,是着眼于文章的教育、感化的作用。
2、刘勰的突破是把这种力量分为:“风”“骨”=“情”“理”=“感染力”“说服力”。
3、“风”从情感中来,但情感不等于就是风,情感要和“气”结合起来。
“风骨”的提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美学家对于审美意象的认识的深入。

中国美学史极简大纲


(三)、刘勰论“神思”
1、“神思”的概念是从对审美意象的分析进到了对审美意象创造过程的分析。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