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哲思享|邵佳德:近代佛教的世界格局:以晚清首份汉文佛教报纸《佛门月报》为例(11)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尽管欧美佛教徒与中国佛教界很早就开始往来,但总体而言这种互动的起始时间和规模要晚于中日佛教的交流,故此晚清民国中国佛教的全球化运动中日本的角色是十分显著的。虽然杨文会早在 1881 年出使欧洲期间就与佛教界人士接触,但主要对象就是日本留学生南条文雄、笠原研寿等人,这开启了后来杨与南条之间三十年的通信往来。其实杨文会与东本愿寺僧人之间的交往在其赴欧之前就已开始,1877年松本白华来华担任上海别院轮番时,杨文会就与他有过会面,并从他那里得知真宗当时有学生在欧留学。〔49〕1899年当曾经在上海别院任职的北方心泉第二次来华到南京开设东文学堂时,杨文会还写了祝文,〔50〕并经常通过心泉与在日本的南条文雄互通书信和佛经。〔51〕即便是我们熟知的达磨波罗与杨文会1893年底的上海见面,其实也与日本佛教有关。
杨文会后来在给南条文雄的信里介绍了达磨波罗来访之事,其实达磨波罗已在数年前陪同阿尔格得到访过日本了,并且他此行也正是离开芝加哥宗教大会后经日本才到上海的,《欧洲脞录》的《印度居士大牟白拉拟重建浮屠》一文介绍的就是他先前访日之事。可见达磨波罗的佛教复兴事业一直是本着亚洲乃至世界视野的,并不单关心与中国的联合。达磨波罗后来与杨文会、太虚等中国僧人一直保持书信来往。太虚虽然比达磨波罗年少二十多岁,也未得与其面晤的机会,但一直对他敬仰有加。〔52〕太虚后来全球弘法、发起世界佛教联合会、筹建世界佛学苑、与摩诃菩提会互动频繁,一定程度上都是在追随达磨波罗和杨文会等人早年描绘的佛教全球化理想。
五、结语
19世纪末的中国佛教,站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前途未卜、命运难测。彼时的日本佛教却已经历了数十年的改革与转型,并开始主动将目光转向国外。中国也是在此时被日本纳入了布教的范围,本文所讨论的由日人出版的第一份汉文佛教报《佛门月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无论是这一报纸诞生背后的国际化背景,还是其刊载内容体现的全球目光,都表明这一时期的东亚佛教正经历着一系列全新的变化。
近代中国佛教之转型或复兴,是在深受西方文化刺激的背景下发生的,包括传教士对佛教的观感、国人对佛教的重新界定、佛教徒对西方文化的吸收转化等等,这一观点已成共识。〔53〕这种中西文化的交流很大程度是通过日本作为中介实现的,正如葛兆光所说“西潮却自东瀛来”。〔54〕而李四龙对于阿尔格尔的研究却指出,我们通常认为杨文会等中国僧人与日本佛教互动密切故近代佛教发展深受日本影响,实则杨文会很早就与南亚和欧美佛教徒开始接触,其弘法理念及方法所受他们的直接影响是不小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