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哲思享|邵佳德:近代佛教的世界格局:以晚清首份汉文佛教报纸《佛门月报》为例(6)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佛门月报》的第二篇序文作者明确,为晚清旅日的文人叶庆颐,据考证他是一位 “擅长诗歌,兼通绘事,报道日本,担任笔译,致力于中日交流”〔19〕的在家佛教徒。叶氏早年曾短期旅日,与日本文人多有交游。回国后任职于《申报》《集成报》等报社,撰写及翻译了一批关于日本政治、军事、社会、教育、文化等内容的报道,并与在华的日人多有往来,是晚清民国民间赴日文人的一个代表。1882年日本僧人北方心泉在东本愿寺上海别院任职期间,叶庆颐甫从日本归国,据记载曾与心泉会面交流过。〔20〕日本金泽市常福寺目前还藏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 冬叶氏与画家蒲华、顾翔生联袂在南京创作的扇面《山水图赞》〔21〕,该画描述了金陵城北一枝园的幽胜景象。心泉当时二度来华,在南京一枝园创设金陵东文学堂〔22〕,叶庆颐可能是应邀驻锡,并受心泉嘱托与人合作了这幅扇面。
由此也可见叶氏与东本愿寺一系的僧人一直有所交往,其所作《策鳌杂摭》一书专门记载东瀛风土人情,其中就有对日本本愿寺的介绍〔23〕。故叶庆颐受上海别院所托为《佛门月报》撰序亦不意外,但叶氏的序文从内容上看,无甚特别发明,基本是一篇传统文人酬唱式的骈文。〔24〕
从 《佛门月报》第一期的内容来看,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是现代意识和传统形制的结合。中国佛教传统有着悠长的经典刊刻和流通历史,但以藏经为主,其资金来源、刊刻流程、流通方式等皆与报刊有所差别。《佛门月报》首次以月刊的形式定期出版,试图以上海为中心建立一个佛教信息交流的平台,刊载内容或为各地佛教新闻、法事告白,或为教旨发明、宗学溯源,或为高行表扬、参悟互证等,篇幅简短、形式灵活。既有主笔采访编译,也有访事人供稿,并且善用已有的报刊等媒介积极宣传。但它的形制却仍采用了传统的包背装,内有界行,双栏版框,半页15行40字,版心用单鱼尾,跟传统的佛经装帧差别不大。鼓励大众发愿资助印报也与传统藏经流通的功德类似。
其次是世界视野与中国目光的融合。在20篇的正文内容中有五、六篇报道是专门讲述中国寺僧或居士之事,另有三篇报道及《约例》中涉及了欧美及印度、锡兰的佛教状况,其他则多为日本本土佛教界或真宗及上海别院的新闻。从内容的分布来看,因为是第一期,限于稿源等原因,多数新闻还是来自日本本国,可能由主笔择取本国佛教新闻编译而成。同时作为在华出版发行的中文报纸,对于当时中国佛教界的时事也有报道,但总体篇幅有限,且有赖于中国寺僧提供信息来源,比如与普陀山法雨寺相关的就有两则,应当是寺方主动提供的稿源。〔25〕另外编者特别在报纸正文之首恭录了雍正的谕旨,一方面显示出其作为日本人对清廷的重视,一方面也借雍正的三教持平之论为佛教地位正名,并试图寻得政治上的保护。〔26〕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该报用了较大篇幅报道当时世界佛教发展的趋势,显示出日本佛教界的国际视野。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