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五章存在主义第四节有神论的存在主义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五章存在主义第四节有神论的存在主义


萨特把存在主义分为两种:无神论的和有神论的存在主义,前者以他与海德格尔为代表,后者以雅斯贝尔斯和马塞尔为代表。虽然另外三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者,也不特意在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表明立场,萨特的区分仍然不失其重要的意义。存在主义是新兴的、普遍的价值观,它的广泛流行不能不与传统的价值观相冲突,而传统的价值观的主要支柱是宗教,在西方主要是基督教。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主义价值观的创始者(不论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一名称)不能不对宗教价值观表明态度。我们已经看到,萨特和伽缪用存在主义来填补“上帝之死”留下的价值真空,这是典型的无神论的反应。另一些被称作存在主义者的人对于宗教采取了认同和支持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己的理论符合传统宗教价值观的精髓,与宗教有相得益彰之功。在此意义上,把雅斯贝尔斯和马塞尔称为有神论存在主义是恰当的。
雅斯贝尔斯
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8年)出身于一个富商家庭,1909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在大学的精神病医院工作。在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的影响下,他于1917年发表了《普通精神病理学》一书,1922年转为哲学教授。雅斯贝尔斯的妻子是犹太人,他因此在纳粹当政期间被解除教职。“二战”后他积极参加对纳粹主义的清算,1946年发表了《论德国人的罪责问题》一书,表达了全体德国人对战争罪责的深刻反省。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哲学》(三卷,1932年)、《生存哲学》(1937年)、《论真理》(1947年)、《面对基督教天启宗教的哲学信仰》(1962年)。
生存哲学
雅斯贝尔斯说,他关心的仍然是存在的意义这一古老的哲学问题,但他要从生存哲学这一角度来阐明这一问题。“生存哲学”是与“科学”相对的一个概念。科学只研究存在的一个方面,它只有把存在分割成各种客体,才能处理存在的某一个方面。作为科学对象的人也是客体,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都各从一个方面研究“人”这个客体。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是科学之总汇,因为存在不是各门科学的对象的总和。哲学家研究的存在总是与他的独特的内在体验分不开的,生存的意义就是对于存在的体验。因此,哲学家总是按照个人的生存体验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研究的客体,个人生存是他的经验和创造的源泉,是他所思考的实在的中心和方向。因为如果没有生存这一主观体验,存在就不能显示出整体的、完全的意义,而只能保留在被分割的客体形态。雅斯贝尔斯说,哲学应重申祁克果关于“真理是主观的”的道理,不要企图把哲学变成科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