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王子尧】中国古夷人史迹与三星堆文化之谜(18)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因此,而今的古夷(尼)系的民族:羌族、藏族和以古夷人伏羲炎黄为主体发展形成的汉族和彝语支的白、纳西、哈尼、土家、拉祜、傈僳等,都已无法追溯远古母系社会的历史。而古夷人部落中的一支(彝族),根据彝经记载,有16个母系王朝的谱系,又有三百八十代的父系代数,应当说,还不单是彝族的远古史,也是整个古夷系民族的远古历史。
2、“早期蜀人”。什么叫“早期蜀人”呢?这需要从“早期蜀文化”谈起。我们知道,“巴蜀”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是战国秦汉时才形成的。《史记·苏秦列传》载楚王称“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史记·张仪列传》称“秦西有巴蜀”,足证。但是,在殷周之际则“巴”、“蜀”分称。《逸周书·王会解》:“巴人以比翼鸟……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鸡。”说明在成周时“巴”、“蜀”仍分别为族名或方国名。殷墟卜辞、周原卜辞和《王会解》所言之“蜀”地的中心在成都平原,这已为近年来考古发掘所证实。在成都平原上,具有广汉三星堆——新繁水观音和成都羊子山、十二桥、方池街、指挥街、抚琴小区等蜀文化性质的遗存有密集的分布,史家称其为“早期蜀文化”,它与战国时期的蜀文化有不少差异,而战国时期的蜀文化却和巴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早期蜀文化”与战国的“巴蜀文化”是既相衔接而又相有区别的。
“早期蜀文化”的内涵,包含了四川盆地的土著族(尼濮人)文化和由蜀山而来的尼蜀人本来的文化两种文化因素。早在新石器时代四川盆地即存在的土著族文化已被证实,其中与早蜀文化有关的遗址有两处:一是1988年秋调查发现的绵阳边堆山遗址,它与1952年冬发现的遗址同埋于一座山体上,文化遗存有较为丰富的石器和陶器。石器的打制方法较发达,但磨制方法虽较普遍却工艺欠精,坏形器块、片料发现较多而质地硬度不高。陶器以夹粗、细砂陶为主,泥质陶次之,以纹唇器或波状、锯齿状唇沿器尤具特色,器形有盘、罐、盆及圈足盘(豆)等。据王家佑教授与李复华先生的研究:“具有以上特点的遗址在四川境内尚属首次发现,因此表明这可能是成都盆地以北的一种新的土著文化类型。其时代较其他土著文化系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略早,而绝对年代或相当于龙山文化早期,也许更早一些”。
二是汉源狮子山遗址。调查中采集有石器和陶器。石器标本太少,仅有斧和楔各1件。陶器较多,以夹砂粗红陶系为主,有少许泥质陶(多为素面),火候较高而色欠纯,制作较粗糙,均为手制,器形多为平底,纹饰以绳纹(或再加上附加堆纹)为主,器形有罐、盆、钵、壶等类。其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而文化类型则可能与绵阳边堆山遗址大致相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