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海建|“此情可待成追忆”——《俄罗斯馆纪事》讨论课发言(13)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严谨求真的学术研究之外,蔡先生谦和的人格、奋苦的精神也令人备受鼓舞。他曾说过:“科学教养的诗篇,并不是什么轻音乐。就算才华横溢的名士,也不能不承认勤学苦练的必要性。‘扬州八怪’的代表郑板桥说过几句似怪不怪的话:‘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这个发于三百年前的告诫,至今依然有他的棒喝作用。我的‘少日’早已过去,现在要避免的是如何老来颓唐的问题。用不着张望什么,按‘奋苦’行事就是了。” 用不着张望什么,按奋苦行事就是了,朴素又容易令人遗忘的道理,从这样一位践行者的口中说出,振聋发聩。(耿亚敏,澳门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二)
《俄罗斯馆纪事》的作者蔡鸿生先生是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他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的教学和研究,主要包括唐代粟特与突厥文化、俄罗斯馆与中俄关系、岭南佛门僧尼史事、广州与海洋文明、历史研究的学理和方法等几个重要课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俄关系史研究开始提升为显学。从七十年代开始,蔡先生开始以俄罗斯馆为中心进行研究,旨在拾遗补缺。俄罗斯馆作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中俄双方在经济、文化关系的纽带,此研究由表入里,探清清代中俄关系史中的重大变迁。作为客馆、学馆和喇嘛馆,尽管俄罗斯馆没有“使馆”之称,性质上却是多功能的。处于中心位置的俄国驻北京布道团,是俄罗斯馆的实体。因此,分析那批定期换班的喇嘛、学生的事功和著述是俄罗斯馆研究的主要内容。
俄罗斯馆包括南、北两馆。俄罗斯馆始设于康熙三十三年,到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图界约》签订后,“俄罗斯馆”才附设教堂和学舍,成为俄罗斯来京人员专用馆。本书结构很清晰,分四章十八节,深入分析北京“俄罗斯馆”问题。第一章是全书的基础,主要介绍俄罗斯馆的起源和沿革。从考察教权对政权的依附关系出发,说明俄罗斯馆包容东正教的宗教实体的原因及其具有多功能的特性。第二章从中俄文化交流史的角度来研究“俄罗斯馆”问题,蔡先生将俄罗斯馆喻为俄罗斯汉学的摇篮,又称俾丘林的汉学研究为“学术远征”,具有实用性和民族化的特点。第三章主要从中俄贸易交往的角度来研究俄罗斯馆,以俄罗斯馆与“商队茶”的发展、天津教案和俄美公司在华贸易三者间的关系,提出俄罗斯馆在中俄贸易事务中不仅提供情报收集、背景材料,还通过“通译”的方式参与其中。
第四章为附编,在清人的记述中寻找其对俄国事务的认识来理解中俄关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