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鬼为什么夜访聊斋?原来蒲松龄这般多情(7)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六朝志怪小说,“张皇鬼神,称道灵异”,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作者“撰记古今怪异非常之事,会聚散逸,使同一贯,博访知之者,片纸残行,事事各异。”
而唐代传奇,“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谕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由于唐传奇的作者们旨在“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具有明确的创作目的和虚构意识,于是形成了唐传奇“搜奇记逸”和“叙述宛转”的两大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却兼有六朝志怪体和唐传奇体两体的长处。就怪事而言,《聊斋志异》中的怪事不亚于《搜神记》;就奇闻面言,《聊育志异》中的奇闻不少于《唐传奇》。但是,《聊斋志异》兼收两体之长,“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即像唐传奇那样自觉地进行艺术虚构,编织故事情节,在类似志怪的内容中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情绪。
作者巧借唐传奇的艺术手法,将奇闻怪事现实化、艺术化,既避免了志怪小说远离现实的弱点,又借助了志怪小说的艺术形式;既保留了唐传奇叙述宛转的特色,又突破了唐传奇生活的局限性,使之呈现出了虚实相间、人鬼参半、真幻交织、幽明忽变、气象万千的文体色彩,令人惊叹不已。
在艺术手法上,《聊斋志异》最令人感到奇特的首先是故事结撰。由于志怪与抒愤的需要,蒲松龄采取了“出于幻域,顿入人间”的故事结撰法,使故事情节似真而幻,似虚而实,于香冥荒怪之中而现曲折有致。
《促织》按由实入虚来安排情节,表面上是写主人公的命运由悲到喜,而实际上却是用下半部的幻域来更深沉地揭露现实,抨击皇帝及其地方官员。《席方平》以幻为主,着重写主人公在阴间帮父亲打官司,但折射出来的却是“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封建社会,《念秧》以真为主来组织两大情节,写尽了诈骗之徒的狡诈、虚伪、无耻,反映了封建社会旅途艰险的真实情形。
《青凤》、《聂小倩》、《娇娜》、《香玉》、《白秋练》、《王六郎》、《王成》、《连琐》、《葛巾》、《黄英》等篇,都是采用虚实相结合的情节组织法,或者是由幻入真再由真返幻,或者是先实后虚,虚后再实。至于《胭脂》一类的冤案小说,在继承中国小说传统的情节巧合法的基础上,把冤案写得冤上加冤、巧上生巧,使情节奇中生奇。如《胭脂》将鄂生与宿介的双重冤案融为一体,层层推进地把凶手由鄂生转为宿介,再由宿介转为毛大,突出地显示出了《聊斋志异》此类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