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丹青:为何艺术学院培养不出伟大的艺术家?(6)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纪录片《卢浮宫之旅》截图。
新京报:你曾说你做《局部》不是讲知识、讲道理,不是教育节目。如今这个时代,知识付费盛行,你是怎么看待像知识付费这样的模式,在艺术普及的领域里的表现的?此外,短视频这种媒介形式的普及,对大众的艺术普及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丹青:我一点都不想获取知识,我想获取感受。感受里面可能包含知识,但知识里面不一定包含感受。我很反对知识付费的说法,这是一种非常功利化的语言。
短视频未必会对艺术普及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学问的方面来看,我不认为短视频流行之后,我们会比只通过书本和刊物来获取知识更好。虽然我们能非常及时地在任何地点获取任何知识点,但我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会变得越来越少。对于获取知识来说,这是灾难性的。在短视频中,我们能获取趣味,但是不一定能获取知识。知识需要连续性和纵深度,只靠短视频,知识是累积不起来的。
新京报:这也是你第三季每一集的时长比前两季稍微长一点的原因吗?
陈丹青:那倒不是。这是因为《局部》第三季的内容分量重了。我很难在十分钟内把一个教堂的湿壁画讲明白。二十分钟已经很短了。我讲画是有策略的:我不会给观众详细地分析这张画,而是把知识变成故事——故事里肯定蕴含着趣味。我假定,一幅画呈现在观众面前,我只需要做一些围绕性的讲述,观众就能自己欣赏一幅画。这种方法是奏效的。大众只需要一个将他们带到作品面前的中间人,我可能就是那个中间人。

专访陈丹青:为何艺术学院培养不出伟大的艺术家?


《局部》第三季剧照。
“绘画自由之后,社会就不需要那么多艺术家了”
新京报:你在《局部》第三季里讲到艺术和工匠的关系。文艺复兴大师仍属于工匠传统,但社会发展到后来,工匠传统没落了。现在,其实很多人也从事着类似工匠般职业,做着工匠般的活,大家可能会夸他们很有工匠精神,但是大众不会将他们所做的称为艺术。你是怎么看待这种工匠传统?又是如何看待工匠精神的?工匠能为现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什么样的养分?艺术家和工匠有什么样的关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