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五昌:略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新诗写作的艺术“增长点”(6)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而那些具有汉族身份的坚持“神性写作 ”的诗人们,他们本身并无充满宗教色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他们更多是以一种谦卑、敬畏的心态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神秘事物与伟大力量,然后以聆听、仰望的姿态去对神圣性的事物予以细致、生动的艺术化记录与呈现,同样能够带给读者的心灵以悠长深沉的审美陶醉与感动。例如,李南的《现在,曾经》以先抑后扬的手法,叙述了诗人自己由以前的无所顾忌转变成对于神秘事物保持高度敬畏的心灵历程,作品真诚、庄重的语调,凸显出诗人对于超自然力量的膜拜之情。
姚辉的《悬崖》以落日作为观察对象,诗人从悬崖的角度描写了落日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具浪漫色彩的太阳崇拜情结。南鸥的《雕刻时光》对一个死者的身体状态进行了细致、生动的场景描叙,诗作结尾神性的在场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精神境界的自觉追求。王黎明的《尘世的一天》以新颖、恰切的比喻,展示出诗人对于一天不同时辰敏捷、到位的理解,该诗结尾对尘世的超越意向顿时将作品升华至神性境界。
刘以林的《鸟》描叙了人与鸟之间一种奇妙的心灵互动关系,诗人天启般的非凡想象与作品呈现的神奇境界相得益彰。肖黛的《水的秘密》以追溯人类生命起源的姿态,歌颂了水、生命、美、伟大的寂静等非凡的事物,体现了诗人对神秘与神圣之物的内在敬畏。而西可的《上天梯》则是诗人运用原始思维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人类与生俱来的上天梦想,巫术般的想象力与魔幻般的情景描写,使得这首短诗体现出典型的神性写作特质,读来意味深长。
总之,这些各具特色的神性写作诗歌文本为读者提供了各种宗教性或准宗教性的情感体验 ,以及多姿多彩的超现实艺术图景,为新世纪的中国诗坛带来了一道绚丽庄严的景观。
4
艺术“增长点”之四:“长诗写作热”现象
自新世纪伊始,许多诗人便投入大量精力与心血进行着长诗的创作,意图通过营造在结构上较具规模与难度的诗歌文本来实现自己某种宏大的艺术追求,这种情形延续至今,出现了一种“长诗写作热”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当代诗人身上普遍存在的史诗情结,同时,它也是新世纪中国新诗创作繁荣态势非常有力的表征。其中,洛夫的《漂木》、林莽的《记忆》、大解的《悲歌》、梁平的《重庆书》、《三星堆之门》、胡丘陵的《2001年,9月11日》、《2008,汶川大地震》、赵红尘的《酒神醉了》、伊沙的《唐》、陆健的《田楼、田楼》、《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洪烛的《我的西域》、《仓央嘉措心史》、黄亚洲的《行吟长征路》、刘立云的《上甘岭》、路云的《彼岸》、郑小琼的《完整的黑暗》、侯马的《他手记》、阎志的《挽歌与纪念》、海啸的《海啸三部曲》、董迎春的《水书》、高凯的《百姓中国》、阿尔丁夫·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