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五昌《百年新诗的光荣与梦想》(17)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与昌耀的艺术命运颇为相似,任洪渊也是一位长期遭受诗坛漠视与忽略的出色诗人。吊诡的是,任洪渊被诗坛边缘化的遭际,恰恰是由于诗人超前的诗歌意识与创作实践所导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人们的审美阅读趣味还普遍被“第三代”诗歌中的日常生活叙事流所淹没时,任洪渊已经创作出了《汉字,2000》这样表达其先进母语诗学理念的超前性诗歌文本,但读者们与作者巨大的认知差异与趣味鸿沟决定了任洪渊的前卫性诗歌文本流布不广的必然结局。通常说来,任洪渊的诗歌文本集中呈现了优异的词语想象力,文本中每一个词语的组合与搭配以及位置互换,都产生了美妙的艺术张力效果,令人回味无穷(如《永远的十八岁》、《文字一个接一个灿烂成智慧的黑洞》)。从当下全球化语境的角度来看,任洪渊诗歌文本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诗人对于汉语写作(母语写作)的美学特质的艺术性揭示与理论召唤,任洪渊充满理论敏感性的汉语写作(母语写作)实践行为,有力的维护了汉语写作(母语写作)的艺术魅力与尊严。
作为“朦胧诗”重要代表诗人,舒婷的诗风迥异于北岛、顾城,却与戴望舒、何其芳这两位诗坛前辈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不过,舒婷诗的取材范围与精神视野要比戴、何两位前辈诗人开阔得多,舒婷不是一味沉浸于自我的情感世界里,而是将自我与时代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起来,从时代的发展趋势提升自我的情感要求,以诗的方式呼唤人性的尊严。她的《致橡树》、《神女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作品,因为具备时代精神的高度而受到人们的赞誉。舒婷诗的艺术特色也极其鲜明,她对象征、隐喻、意象、蒙太奇等手法运用得非常熟练,但真正能够打动读者心灵的,还是舒婷诗中那种清新优雅的语言,款款起伏的旋律,以及温柔忧伤的古典情调和充满南国色彩的意象符号与经验体系。舒婷的诗拥有非常广大的读者群,这一事实再次证明了现代诗的本土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戴望舒、余光中、任洪渊、舒婷等几位诗人各自以自己成功的创作实践印证了中国新诗现代化与民族化(本土化)所存在的互为成就与补充关系,充分显示了他们在新诗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所做出的具体贡献。
上述这批优秀与杰出的诗人均以其不可替代的创作风格、个体价值与艺术魅力为20世纪的中国新诗史书写出了辉煌的篇章。然而从史实的角度观之,要全面展示出20世纪中国新诗的繁荣面貌,更离不开数量众多的诗坛中坚分子的持续加盟、前后相继与倾心奉献。其中,臧克家、朱湘、穆木天、苏金伞、林庚、覃子豪、辛笛、陈敬容、杭约赫、袁可嘉、蔡其矫、杜运燮、郭小川、贺敬之、曾卓、绿原、公刘、蓉子、向明、商禽、痖弦、管管、流沙河、郑愁予、杨牧、黄翔、叶文福、杜国清、淡莹、江河、林莽、韩作荣、叶延滨、傅天虹、周涛、张烨、曾凡华、程步涛、李发模、黄亚洲、伊蕾、傅天琳、李小雨、陆健、柏桦、周伦佑、白灵、潞潞、童蔚、雨田、宋琳、马莉、莫非、吕德安、黑大春、陈东东、骆一禾、张枣、谭延桐、林珂、郑单衣、田原、唐亚平、林雪、海男、尚仲敏、潇潇、潘洗尘、潘维、默默、李亚伟、马永波、郭力家、苏历铭、赵野、向以鲜、冯晏、张小波、黄灿然、娜夜、张曙光、树才、蓝蓝、伊沙、侯马、桑克、西渡、戈麦、陈先发、李自国、方文竹等新诗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涌现出来的众多优秀与杰出的诗人都贡献了他们的才华和心力,由他(她)们各自提供的风格多姿的出色诗歌文本所集合起来的光芒,交相辉映成20世纪中国新诗气势雄浑的华彩乐章!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