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五昌《百年新诗的光荣与梦想》(19)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书面语”加“口语”的“复合型写作”综合了“书面语写作”和“口语写作”所具有的艺术优点,因而持这一写作倾向的诗人在数量上更为可观。其中,叶延滨、陆健、莫非、梁平、车延高、骆英、姚风、高凯、田禾、谷禾、谢克强、梁尔源、唐诗、周占林、冷先桥、陈泰灸、倮倮、艾子、张民、林秀美、西可、宁明、牛国臣、游华、邓涛、谭践、李孟伦、胡建文、大枪、金石开、李立、唐江波、田放、宝兰、商泽军、慕白等一大批诗人较具代表性,他们为诗坛奉献出了《恩仇》(叶延滨)、《夏娃》(陆健)、《寒了心》(莫非)、《提心吊胆的爱你》(车延高)、《与麻雀对话》(骆英)、《耳边风》(姚风)、《村小:识字课》(高凯)、《喊故乡》(田禾)、《虚无的蓝》(谷禾)、《青藏铁路》(谢克强)、《菩萨》(梁尔源)、《天空高远 生命苍茫》(胡建文)、《断章:
写在卧夫追悼会现场》(大枪)等一大批艺术形式与思想情感内容俱佳的诗歌文本。
上述三种写作倾向形成了一种既相对立、疏离又互补互渗的复杂情势,多元化的诗歌写作格局得以彻底彰显,并呈现出某种繁荣的态势,进入21世纪以来,诸多 “诗歌流派运动”现象便是有力表征。其中,由青年诗人黄礼孩精心策划、由刘川、吕约、蒋浩、刘春、江非、泉子、宇向、梦亦非、谢湘南、沈浩波、朵渔、徐南鹏、康城、尹丽川、王琪、黄海等青年诗人参与推动的“70后”诗歌运动,以及由福建女诗人安琪发起、由赵丽华、李轻松、沈苇、古马、余怒、路也、杨子、刘洁岷、老刀、世宾、叶辉、马策、韦白、黄梵、森子、林茶居、雷平阳、格式、马永波、谭延桐等一大批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诗人参与的“中间代”诗歌运动,可以视为颇具代表性的“诗歌流派运动”现象。
与此同时,新世纪十多年来颇令诗界瞩目的“民间诗刊热”及“网络诗歌热”现象也可视为新世纪诗歌写作活跃态势的有力表征。置身于互联网时代,网络对诗歌生产的影响与作用是巨大的,是不容回避的。总之,传统诗歌与新媒体诗歌如今形成了并驾齐驱、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局面与态势。
在新世纪(21世纪)十多年来活跃纷繁的诗歌写作中,陆续出现了如下几个主要的诗歌写作向度与艺术“增长点”。
其一:“先锋性写作”。在“先锋性写作”向度上,伊沙、沈浩波、朵渔、姜念光、吕约、余怒、张执浩、胡弦、周瑟瑟、安琪、沙克、大卫、北塔、巫昂、花语、宋晓杰、李皓、徐慢、王桂林、林之云、顾北、瓦刀、罗亮、高作余、彭志强、衣米一、谭畅、吴海歌、西木、孤城、秦风、李斌、丁成等诗人表现抢眼。伊沙在20世纪90年代以充满解构精神的先锋诗歌文本《饿死诗人》、《车过黄河》而受到诗坛瞩目,口语加反讽,是伊沙先锋诗歌文本两个基本元素,新世纪以来,伊沙的创作一直保持旺盛的状态,数量可观,也时有佳作问世。相对年轻的沈浩波从早期对身体叙述的迷恋成功转型为对灵魂探索与独立精神品格的维护,凸显了沈浩波作为一个真正先锋诗人的形象,他的《文楼村记事》、《奏鸣曲》、《蝴蝶》等均是具有颇高思想艺术水准的先锋诗歌文本。姜念光长期以低调的姿态从事先锋诗歌文本的创造,他在词与物的对位性想象以及词语的排列组合等修辞能力方面,整体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他创作的具有“以诗论诗”性质的《星斗记》可视为此方面的典范性文本。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