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军丨跋苏轼《贾谊论》(8)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他在《辨证》中力驳陈振孙说《新书》“非《汉书》所有者,辄浅驳不足观”的话,说:
凡载于《汉书》者,乃从五十八篇之中撷其精华,宜其文如万选青钱。后人于此数篇,童而习之,而《新书》则读者甚寡。其书又传写脱误,语句多不可解,令人厌观。偶一涉猎,觉其皆不如见于《汉书》者之善,亦固其所。然唐皮日休《文薮》卷三《悼贾篇》云:“余读贾谊《新书》,见其经济之道,真命世王佐之才也。”又云:“其心切,其愤深,其词隐而丽,其藻伤而雅。”陈振孙诋为浅驳,而日休爱其雅丽,见仁见智,夫何常之有?(同前,542页)
陈振孙的话,原是比较《新书》中见于《汉书》的与不见于《汉书》的文字作评的,而皮日休的话,则是就包括见于《汉书》的所有文字而论之的,皮日休之称美其文,安知不是因为见于《汉书》的那一部分?皮、陈的见解虽反,却不是“箭锋相拄”,不在同一层面,余氏不能分别,牛马莫辨,而以为“见仁见智”之事,此岂有是处?不仅此也,既已承认见于《汉书》的为“万选青钱”,却又以为“见仁见智,何常之有”,其自相牴牾,扞格不通,又可发一大噱。余氏又云:
案古人之书,书于竹简,贯以韦若丝,则为篇;书于缣帛,可以舒卷,则为卷;简太多,则韦丝易绝;卷太大,则不便卷舒;故古书篇幅无过长者,而篇尤短于卷。……《提要》狃于《汉书》《治安策》前后相连,以为本是一篇,故曰无连缀十数篇合为奏疏一篇之理,不知班固明云“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云云,言数言多,皆指此下所载之大略,即今所谓《治安策》者。……载《治安策》一篇,而谓之数上疏,则此本非一篇,其连缀数篇为一者,班固也,非贾谊也。或曰《治安策》之首即曰“臣窃维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此为纲领,后为条目,安可先出一纲领而其馀条目徐徐分篇奏上乎?应之曰:陆贾为高祖著书十二篇,而本传言每奏一篇高祖未尝不称善,然则随著随奏,固当时之通例也。……《新书》正是此例。(同前,546-548页)
按余氏所云“古书篇幅无过长者”,意谓《陈政事疏》的篇幅太长,所以为不可能。这也是没道理的。古书固是竹帛所写,简策繁重,一般不至于太长,但经籍中五六千字的一篇,也还是多有的,如《仪礼·乡射》六千字,《大射》六千八百字,《周礼》亦有长至五千字一篇者,皆是其例。诸子中如《庄子·齐物论》,篇幅亦三千字,也不是短书了。《新书》若以《陈政事疏》为一篇,分作上中下,如《过秦论》然,亦未见其为不可能。另外,《汉书·董仲舒传》中的“天人三策”,加起来也是五千五百字,贾、董并称“西汉两大儒”(见卢文弨《重刻贾谊新书序》,卢校本《新书》卷首;刘毓崧《西汉两大儒董子贾子经术孰优论》,《通义堂文集》卷八),此亦其可比拟之一事也。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亦长二千五百字,则不过友朋间的书札,为了发私愤而已,其长犹如此,那么贾谊的上皇帝书,论国之大事,加长二三倍,又有何不可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