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务流程数字化(4)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影响客户的满意度。这些在没有信息化的条件下是无法及时被发现的。
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结合业务管理场景,笔者发现了管理中的问题,优化了整个生产流程。这就是从信息化到数据化的升级,流程的数据化使流程效率在算法的优化下不断提高,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确定了交付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为了进一步提升流程过程记录的准确性,笔者引入各种智能数据采集的终端设备,在能够通过智能设备自动采集数据的地方就用智能设备采集,不能用智能设备采集的地方,则将传统的纸质的流转卡电子化,这个纸质的流转卡在某些企业被称为随件单,就是跟随生产订单,记录生产订单中工艺参数和生产状况在各个工艺环节流转的单子。之前是纸质流转,工人做完工作就在单子上记录相关信息,然后跟随物料流转到下一个工艺环节。为了及时采集数据,笔者将流转卡用二维码替代,工人做完之后,需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然后在手机上填写相关信息,再流转到下一个环节。
这样做的好处是,记录方便,数据能被及时上传到服务器上,管理者随时可以查阅现在订单在哪个工艺环节,销售代表也可以随时看到其客户的订单到了哪一个环节,生产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告知客户,也可以告之客户收到货物的时间。
同时,笔者在电子流转卡设计上采用了下拉式菜单,一些质量问题和工艺问题,让工人以下拉菜单的方式选择,而不是手工填写,提高了填写的效率,数据也得到了规范。之前,整理手工记录的流转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工人记录的质量问题有1000多项,根本无法分析。后来通过归类整理,维护了质量问题主数据,大致归结为13类质量问题,然后工人在这13类中进行选择,数据质量得到提升。
为了使产品质量随时能够看到,笔者通过数学模型建立了质量看板,管理者随时可以看到质量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为问题追溯和质量问题排查、质量预警等提供了决策支持,大幅度优化了生产流程中的效率,提高了物料的流转速度。
后来,笔者将智能排产放到系统中,通过算法优化排产。过去都是人工排产,只能制订当天的计划,因为都是手工做,所有订单到了哪一道工序都要计划员每天统计一遍,然后制订明天的计划,再不断修订,经常出现资源“撞车”或者闲置的情况。有了充足的数据支持,每个工艺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基于数据基础得到精确化,系统自动排产、自动优化,并且在员工通过电子流转卡报工时,排产计划就能自动优化一遍,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改善,资源闲置、浪费得到有效控制。客户订单交期从原来的平均40多天,减少到20多天,在产物料的库存也大幅度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得到增加,这就是生产流程管理的智能化。虽然笔者仅仅在质量管理、计划排产方面做了一些模型,但对企业而言,优化效果已经非常明显。过去的传统管理,靠人判断,经常出错,现在系统自动判断和优化,生产逐步走向智能化。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