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新:经典的世代更替与“四大名著”的文化品格(11)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在解读《论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时指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个“学”不是指普通的学,而是指“道”,也就是十五岁就立志钻研儒家之道,依据是孔子说过“志于道”的话;“三十而立”,这个“立”也不是成家立业的“立”,而是“立于礼”,也就是到三十岁时,已能完全按照“礼”的要求来为人处事,依据是孔子说过“立于礼”;“四十而不惑”,指他对于“道”有了坚定的信念,从此以后,不会再受别的理论的诱惑或误导。
朱熹这样解读《论语》,是把佛家的心性论纳入到了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体系中,以儒家的核心理念来容纳佛家的思考方式,正是西方文化中国化的理想境界。佛教在东汉明帝时从西方的印度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史时期臻于鼎盛,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就是这种盛况。
唐代韩愈等人痛感儒学受到了佛教的压制,倡导以“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反击佛学,造成了中西文化的紧张对峙。北宋的理学家,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以儒学的伦理与佛家的心性论结合,创立了新儒学,即理学。理学的经典是“四书”,这是中国文化西方化的结晶。
梁启超集韩愈句
除上述区别外,还有更现实的功能,那就是,“四书”比“五经”更能适应科举时代的读书人的自我定位。
这里要问一句,从宋代开始,读书人的处境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可以这样来看:唐代以前是门第社会;唐代以后是科举社会,唐代介于两者之间。我们常说“六朝门阀”,也就是说,六朝是门第社会。
换言之,当西周封建制在秦朝改为郡县制后,西周意义上的诸侯没有了,但仍存在贵族,从汉至唐都有不少贵族。他们经济上实力强,文化上有地位,构成了社会生活中可以和君主相提并论的一支力量。
比如,说到东晋,我们会提到“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马”就是司马,是东晋皇室,“王”是王导、王羲之所在的王氏家族。“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权力主要由皇室和王氏家族掌控。
这句话没提到谢家,刘禹锡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谢家也是东晋以降的大家族,谢安、谢灵运都是这个家族的。所以六朝有个普遍现象,读书人如果不是贵族家庭出身,很难在社会上混到很高位置,这些位置已经天然地被出身皇室和贵族的人占据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