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新:经典的世代更替与“四大名著”的文化品格(1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王导谢安纪念馆
在六朝,连做书法家都要姓王,像王羲之、王献之都出身于王氏家族。那时造纸术刚发明,做书法家成本很高,寻常人家是养不起书法家的。诗人左思的妹妹虽然被选为贵妃,但他因自身门第不高,一直受气。鲍照这样的士人在社会上混不出名堂,就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写诗,以致被人讥讽为“发唱惊挺”,没有涵养。
这种情况从中唐开始发生变化。中唐之前,唐代有名的诗人地位都很低,如李白是个名义上的翰林,杜甫是拾遗,初唐四杰也没什么像样的官职。中唐以后,像元稹、白居易,官都不小。
这种情况到宋代就非常普遍了,我们熟知的范仲淹,他的母亲早早守寡,带他改嫁。范仲淹改随继父的姓,后来有出息了,才认祖归宗,改回本姓。欧阳修的母亲也早早守寡,欧阳修会读书,后来成了大人物。宋代的大人物大都是普通家庭出来的。当然也有极少数人出身贵族,主要指皇室子孙,但数量少,可以姑且不管。
宋代以后,国家管理层都是从普通家庭出身,如何才能在这个位置上理直气壮?昨天还是“田舍郎”,今天就到“天子堂”,许多人都记得你的家底,你凭什么管理国家?凭什么让别人觉得你是可以领导这个社会的精英?
宋代读书人不能不思考这个问题。他们的思考,聚焦于两个层面:
一是和帝王打交道,如何平起平坐,以保障读书人所代表的儒家理念可以贯彻到社会管理之中。
六朝贵族自身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甚至有军队,跟皇帝打交道时自有底气。他们不怕皇帝,因为即便不做官也能活得很好。帝王忌惮他们的势力,打交道时也注意分寸。
《世族与六朝文学》
宋代不同,一个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做了丞相,和皇上打交道时怎么把腰挺直?这些读书人从“道”获得了勇气。他们是“道”的承担者,皇帝有的只是权势而已。于是就有了一个命题——道与势的博弈,士大夫阶层与帝王交往,不需要卑躬屈膝,因为他自有身份。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