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新:经典的世代更替与“四大名著”的文化品格(10)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纪晓岚无疑是重汉学而轻宋学的。他们以学术性为标准,多收与“五经”有关的著作,少收与“四书”有关的著作,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尽管学术界的风气重“五经”而轻“四书”,但在官员选拔中,“四书”的重要性依然远过于“五经”。
清乾隆怡亲王怡府刻本《四书集注》
纪晓岚举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说他一次主持考试,有个考生知道他重汉学而轻宋学,故意在写八股文时不用朱注而用汉人的解释。纪晓岚指出:这样做是违反科举条例的。朝廷规定考试必须用朱熹的注,这就是判卷标准,考生违反了这个标准,当然不能得到好分。
纪晓岚强调国家功令不可违背,强调“四书”的官方地位不可动摇,这表明,“四书”在清代虽然在学术上受到了一批精英学者的挑战,但是社会影响力没有降低。原因在于,它是国民教育和官员选拔中最重要的教材。
晚明有一个统计,是说万历年间在编的生员有50万。假定50个童生中出一个生员,在这些在编的生员后面,就有2500多万童生。无论这些人是真的信奉“四书”,还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读“四书”,总归他们必须精心阅读,而对于“五经”,他们只需要精读其中的一种。
所以,从总量来看,“四书”是普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的,而“五经”,无论以哪一部经为例,都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从这方面来衡量它们的社会影响力,“四书”是“五经”没法比的。
“四书”与“五经”的重要区别是:五经基本上是历史文献,所以明代王阳明、清代章学诚都说五经或六经“皆史”,“六经皆先王之政典”。
满汉合璧《四书集注》
四书不是历史文献,偏于人类生活的共同方面,读起来容易,也有广泛的适应性。这是四书成为国家考试教材的原因——面对全国考生,教材不能太艰深,也不能过于专业化。同时,“四书”是西方文化中国化的产物,而“五经”不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