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迹、九州、四海、天下,中国美号来源自中国版《圣经》(1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九原:《国语·周语》:“汩越九原。”“原”意为“广大而高平”,后世以九原指九州者,盖因禹治平水土,使民宅居。南宋陆游《一编》诗:“死去虽无勋业事,九原犹可见先贤”,《春感》诗:“多病更知生是赘,九原那恨死无名。”
九牧、九伯:《荀子·解弊》:“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唐杨倞《注》:“九有、九牧,皆九州也。抚有其地则谓之九有,养其民则谓之九牧。”牧为州长官的名称,天下分为九州,则九牧代指九州。《周礼·掌交》“九牧之维”,郑玄《注》:“九牧,九州之牧。”《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后汉书·孔融传》:“以九牧之地,千八百君”,唐李贤注:“以九州之人养千八百君也。”南宋陆游《送黄文叔守福州》诗:“议论前修似,声名九牧传。”又《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九伯者,九州之方伯,即各州诸侯之长,或以为九伯指散列九州之伯,即统言天下诸侯。后世遂偶以九伯指九州,如北宋王安石《谢知州启》:“谢守论功,当为九伯之冠。”
九服、九畿:《周礼·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即方千里的王畿以外的地方,按远近分为九等,每五百里为一等,由内而外依次是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服,服事天子也”,“诸侯皆服事于周,……故称服也”。九服也称为九畿,据《周礼·大司马》,以国畿为中心,向外依次为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九畿。郑《注》:“畿,犹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为界,有分限者。”按九服、九畿也是先秦时理想中的一种区划,其范围包括了诸侯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后来泛指全国。南朝梁沈约《法王寺碑》:“济横流而臣九服,握乾纲而子万姓。眷言四海,莫不来王”;《宋书·武帝纪》:“王略所宣,九服率从”;又《周书·文帝纪》诏:“朕所以垂拱九载,实资元辅之力;俾九服宁谧,诚赖翊赞之功。”顺带可以提及,除九服、九畿的名号外,还有类似的三服、五服的说法。
《逸周书·王会》:“方千里之内为比服,方二千里之内为要服,方三千里之内为荒服”;《尚书·禹贡》所记为甸、侯、绥、要、荒五服,每服四方各五百里,唐孔颖达《疏》:“五服之名,尧之旧制;洪水既平之后,禹乃为之节文,使赋役有恒,职掌分定。”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之九服,即禹弼成之五服分为九者,故云禹迹。”以此,三服、五服也可以代称全国。
九共:《尚书·舜典》之《书序》曰:“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九共》九篇。”西汉伏生称《九共》是述诸侯来朝,各言其土地所生,人民好恶,为之贡赋政教。后因以九共泛指全国。章炳麟《中华民国解》:“下逮刘季,抚有九共,与匈奴、西域相却倚,声教远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