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咒语中的神灵形象及其文学意义(9)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其次,在人物形象的设色敷彩方面,道教咒语对武神多有关于肤色的描写,如雷神“赤发青面”,朱将军“黑面威猛”,辛天君“朱发铁面”,温太保“青面黄眉”、“紫发金睛”,焦曾二真君“金睛铁面”、“黑甲玄身”。这种对神灵肤色的描写,与道教之五色观念相关。道教的五色观念与先秦时期的五方神相联系,在殷墟卜辞中,就常有关于祭祀四方与中央的内容,说明先民在方位意识的基础上,幻想有各方神明来主宰万物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四季变换等各种自然现象。
至战国时期,四方与中央被合称为五方,并与五帝、五色、五音甚至五官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系统的五行学说,《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天文训》以及马王堆帛书《五星占》等文献都有相似记载,《管子·五行》云:
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五声既调,然后作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这是将五色与五音、五行、五官相配合,并且认为那样才是“人与天调”,才能使“天地之美生”。而《周礼天官》中对东方苍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这些神明的记载也体现了五方神与五色相配合的观念。道教在远古神灵祭祀与民间信仰的基础上产生,亦深受这种五方五色观念的影响。
如《灵宝五符序》中便以五方、五帝、五色、五脏等一系列五五对应的事物叙述了世界构成的模式,从历史上的五帝构造出五老作为崇拜对象,制作“五方灵宝符命”,用以消灾避祸,度劫成仙。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之“帝君玉文镇神上法”以壬癸、甲乙、戊己、庚辛、丙丁之日,刻符于青、赤、黄、白、黑之五色石上,分别埋于所住山岳之五方,叩齿念咒的修行之法。后世道教经籍中,关于五方神灵、瘟鬼、魔王等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这都说明了道教从一开始便吸取了自殷周时期便存在的五方五色思想,并使其成为道法、道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与白是道教思想中两种最基本的颜色,道教太极图就是由黑白二色组成,《白羽黑翮灵飞玉符》载元始天尊“垂降白鸾之车,黑翮之凤,口衔素章《飞行羽经》”,授予太真丈人等神君。道教又认为黑为北方之色,属水,主刑杀,所以,道教称地府为“黑府”,称关于人生罪恶寿夭的记录为“黑簿”,道教科仪文中,相关语辞多有出现,如“丹宫有飞升之字,黑府无朽败之名。”“名除黑薄,姓记丹书。”“徒愿青书录,终悲黑薄催。”可见,道教关于五色象征中,红往往代表吉祥、成仙,而黑则为地狱、罪夭、刑杀的象征。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