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哲思享|李承贵:心即理的奥义(11)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二是洞察“天理”发用流行道路上的荆棘。“天理”发用流行过程中,会时不时地出现干扰、妨碍顺利发用流行的私欲,因而需要时刻仔细查看和监督。阳明说:“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良知发用之思,自然明白简易,良知亦自能知得。若是私意安排之思,自是纷纭劳扰,良知亦自会分别得。盖思之是非邪正,良知无有不自知者。所以认贼作子,正为致知之学不明,不知在良知上体认之耳。”就是说,在“天理”(良知)发用流行过程中,良知负责监督的任务,由良知发用出来的“思”,无非天理,良知了如指掌;而由私意安排的“思”,良知也能明察秋毫。如此,“天理”(良知)便可以畅通无阻地发用流行。不过,良知既是“心之体”,也是“心之用”, 阳明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虽然良知是“心”之灵明,这个灵明的良知能够辨别是非善恶,但良知的性能和作为不过是“心”之表现。
三是明确“天理”发用流行落实的目标。“天理”发用流行,意味着事事物物皆得其“理”,此“理”即“明德”,而“明德”必须诉诸“亲民”,因而“天理”发用流行的最终目标是“亲民”,所以不能无原则地发用流行。但因为“私欲”的影响,“天理”(良知)之爱可能出差错。阳明说:“爱之本体固可谓之仁,但亦有爱得是与不是者,须爱得是方是爱之本体,方可谓之仁。若只知博爱而不论是与不是,亦便有差处。”那么如何防止无原则地发用流行呢?阳明说:“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学者学循此良知而已,谓之知学,只是知得专在学循良知。”只要循着良知发用流行,便无不合乎圣人之道。那么,由谁循此良知?当然只有“心 ”。
既然天理(良知)之发用流行,自开启、过程直至目标,都需要“心”来主持和规划,由“心”清除私欲使“天理”晶莹而无蔽障,由“心”洞察荆棘使“天理”发用流行畅通,由“心”明确目标使“天理”精准落实,此即“心”在“天理”(良知)发用流行过程中的枢纽地位,而“心”的这个枢纽地位得益于其运行之性能。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