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哲思享|李承贵:心即理的奥义(8)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苟尽吾心以求焉,则不中不远矣。”只有“尽吾心以求”,与“天理”的距离即便不能完全同一,也不会偏离太远。因而“心即理”必须运行的。而这种“运行”,实际上就是“心”的自我检讨、自我纯洁、自信其善。以“孝”为例。阳明认为,检验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真正的“孝”,其标准是“心是否纯乎天理”。如果行“孝”时夹带着私心杂念,便不是“天理”,因而需要将“心”中的“私”克去,而要克去其私,只有“心”自行去除。阳明说:“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求个清的道理。”一个人是否真正的“孝”,不是看“孝”行为本身,而是看“心”是否合乎天理,“心”合乎天理则必须无私欲,但去除“心”之私欲,必须由“心”解决,所以“心”必须是运行的,因为只有“心”激活其内在善源才能去除私欲。
显然,“孝”行是否“当理”归于“心”是否“当理”,因而是由“心”的性质责成“心”之自觉、自省、自善之修行,实际上是儒家一贯强调的自我修行工夫。概言之,“心”被私欲遮蔽而为人心,也就意味着“心不纯乎天理”,当然就不是“心即理”,因而“心即理”必须将私欲去除,才能恢复其本体性;而要去除“心”之私欲,“心即理”必须“运行”,而“心即理”的运行,只有依靠“心”。阳明说:“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而又亲切简易。故不若言‘人之为学,求尽乎心而已。’” “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可以疏通人遭遇的所有障碍,自然亦可以使自己“纯乎天理”,因而就“心”的性质判断,“心”必须是运行的。
3.调适性情以合乎“天理”分限,故“心”必须运行
《大学》说:“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第8章)忿懥、恐惧、好乐、忧患都是心理或性情,有了此四种心理,身便不能端正,因而要使身端正,必须先让“心”正。而“正心”,也就是正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等心理。王阳明继承了这种处理心理问题的路数,认为人的性情出了问题需要靠“心”调适。王阳明弟子陆澄,突然闻讯儿子病危,哭天喊地、郁闷不堪,王阳明发表感慨说:“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时磨炼。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