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张旭鹏:全球思想史的兴起与作为“织工”的历史学家(2)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当时两人在一家不经意间走进的韩国餐馆聊起了夏德明教授正在撰写的一本关于明末中国天主教徒朱宗元的书。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在东京的一家韩国餐馆交谈,这种独特的体验完全拜全球化所赐。不过,几年之后世界的局势就发生了巨变,不仅贸易的壁垒被树立起来,思想的壁垒也被树立起来。比如,美国在美墨边境建造了一座有形的墙,力图将非法移民拒之门外;而欧洲也正在制定《数字服务法案》,试图用一堵无形的“防火墙”屏蔽与欧洲价值观念相抵牾的思想。同样,在印度,莫迪下令禁止使用中国的社交软件;在土耳其,埃尔多安决定将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圣索非亚大教堂重新恢复为功能单一的清真寺。张旭鹏研究员认为,在全球化受阻,不同的价值观念开始形成对立的当下,研究全球思想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决策。
至于为什么选择上述两部文集来讨论全球思想史的兴起,张旭鹏研究员给出的解释是,思想史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它从欧洲思想史向全球思想史的转变,一方面有全球化、全球史等外在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通过阅读这两部文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思想史发展成为全球思想史的内在脉络。
思想史在英语中一般有两种表述:观念史(the history of ideals)和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两者都有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1922年,洛夫乔伊(Arthur Oncken Lovejoy)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立观念史学社,并于1936年出版了观念史的奠基之作《存在巨链:对一个观念的历史的研究》(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A Study of The History on an Idea
)。1940年,洛夫乔伊创办了《观念史杂志》(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1964年,洛夫乔伊去世两年后,国际观念史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Ideas)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至此,一个学科得以成立的几个标志,如创始人、代表性著作、研究刊物和学会都已实现。同样,思想史也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程:1939年,第一部思想史著作《新英格兰精神》(
The New England Mind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