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三代之治的经纶大法|刘梦溪(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殷周的两件大事,一是汤征夏桀,一是武王伐纣。这在殷周时期是何等大的政治事件。然《易·革卦》之《彖辞》则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此卦的《彖辞》又说:“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我们先看看王弼的注:“夫民可与习常,难与适变;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故革之为道,即日不孚,巳日乃孚也。孚,然后乃得元亨利贞,悔亡也。巳日而不孚,革不当也。悔吝之所生,生乎变动者也。革而当,其悔乃亡也。”王辅嗣的意思是说,作为大变动的“革”,民众是不希望发生的,既“革”之后能够建立信任,说明是“革而当”,就不会产生差错;既“革”之后犹不能获取信任,就是“革不当”,因差错过失造成的后果就会浮现出来。“汤武革命”之迥异乎通常者,在于其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所行的是天下之大道。
故《尚书·商书·汤誓》云:“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征夏的举动是在汤的贤相伊尹辅佐下发动的,《汤誓》所阐明的出师理由,是因为“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犯下了诸多罪状,是上天要惩罚他,我不敢违背上天的意旨。夏的民众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们早就想和夏主同归于尽,所以才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夏之不德既然如此,我方有绝对必胜的把握。结果尽如其言,鸣条之战,“夏师败绩”。《诗·商颂·长发》有句曰:“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写的就是汤征夏之战。孟子在回答万章之问时也说过:
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无罚。”“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
孟子讲的也是汤武革命顺天应人的故事,只不过以自己的独特语句表而出之,如“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救民于水火之中”等等。所引《泰誓》文句,为今存《尚书正义》的第二篇《泰誓》。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写道:“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大哉!静安之论。所谓汤武革命,实际上是文化之蜕变和制度之沿革的问题,如何使文化制度既合于新兴者的政治想望,又具有长治久安的合文化理想的伦理规范,是为关键。此即《商书·仲虺之诰》所说的:“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仲虺是汤的大臣,征夏功成,汤王称为成汤,恐为来世留下口实,命仲虺为之作《诰》,故《诰》语都是对成王的劝诫之辞。以此孔安国《传》云:“欲王自勉,明大德,立大中之道于民,率义奉礼,垂优足之道示后世。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