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三代之治的经纶大法|刘梦溪(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我与回言,终竟一日,亦无所怪问。于我之言,默而识之,如无知之愚人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者,言回既退还,而省察其在私室与二三子说释道义,亦足以发明大体,乃知其回也不愚。”可谓解释得无溢无漏。还有一次是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觉得孔子提出的问题太大了,便又问可否说得再具体一些。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的回答,应该说与《洪范》的第二畴非常相近。夫子之“视听言动”,亦即《洪范》之视、听、言、思。“思”也是动,即心之动。
《洪范》第二畴界定视、听、言、思,还讲了“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孔安国《传》释之为:视曰明“必清审”,听曰聪“必微谛”,思曰睿“必通于微”。又说“明”是晢义,“聪”是谋必成之义,“睿”是于事皆通之义。孔颖达《疏》则疏通其义而言之曰:“视能明,则所见照晢也。听能聪,则所谋必当也。思通微,则事无不通,乃成圣也。此一重言其所致之事。”所以孔颖达《疏》说此章之所演,义有三重:“第一言其所名,第二言其所用,第三言其所致。”盖貌、视、听、言、思皆为名言,为第一重;恭、明、聪、从、睿,是其所用,为第二重;端庄谨肃、所见照彻、所谋必当、能识大体、于事能通,是其所致,为第三重。孔颖达《疏》又强调,此“五事”都是对王者为言:“貌总身也,口言之,目视之,耳听之,心虑之,人主始于敬身,终通万事,此五事为天下之本也。
”孔氏颖达之说诚然也,盖箕子《洪范》之所作,固是对周王而言说。但以本人反复研读《尚书》的体会,其所涉之道德伦理,是适合于包括庶民在内的天下所有人群的。“五事”的核心要义在于“敬用”二字。无论在哪一层面上谈论貌、视、听、言、思,都离不开敬义。“敬”是所有礼仪的精神内核,也是人之为人自性的庄严。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此“九思”与《洪范》第二畴的貌、视、听、言、思,完全重合,与孔颖达《疏》所揭示的三重义涵若合符契。《论语注疏》之邢昺《疏》写道:“此章言君子有九种之事当用心思虑,使合礼义也。”孔子“九思”之思理归属,乃归于“礼”,也就是“克己复礼”,而其为精神价值的内核,则在一“敬”字。
《洪范》第三畴是“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此“八政”属于国计民生和国家职能的分工管理。食和货,指一个国家以食物为基础的农业和货物储存及流通。孔安国《传》认为,“食”是“勤农业”,“货”是“宝用物”,固然也。周的祖先后稷,从小就喜欢种树、种麻、种菽,长大以后就开始耕作了。劝农力耕是周的祖传本领,所以治理国家把“食”的来源农业放在了第一位。可是国家光吃东西也不够,还需要储存供衣食之用的各种货物,所以第二“政”是“货”。那么是不是有吃,有穿,有可用之物,就全解决了?不行,还需要“祀”,即敬鬼神,是为第三“政”。“祀”在周朝是与食货具有同等意义的大事。第四、第五、第六“政”,是关于管理国家各职能部门主管官员的配置:第四“政”司空,负责老百姓的居住,颇似现在的自然资源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