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与20世纪女性主义运动(6)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读者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断定,这反映了某种情绪和心态上的差异:萨特比波伏瓦更加野心勃勃。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对于法国那个时代的女性来说,波伏瓦成为了一位哲学教师已经标志着一个难以企及的伟大志向的实现。当她开始思考对她个人来说,作为女性意味着什么,这本书就开始具有了政治意涵。波伏瓦的同时代人看到哪些人从事着精英职业,会达到这样的结论:男性大体而言要比女性更有野心,当然也有可能就是在大多数方面都强于女性。波伏瓦在这本八百多页的书中希望证明的是,这个结论或许并不正确。
在《第二性》整本书中,“女性”这个范畴一度消失,继而又再次出现。她表示,让这个范畴消失,是因为当你观察自然世界时,并不存在给定的、连贯的女性角色,甚至也不存在生理学意义上的定义。就内在的女性特质而言,为你的伴侣准备晚餐同杀死并吃掉他并无二致,一切都仅仅取决于你的生物种类。确实,若是浏览一下人们对女性特质的定义以及对男性主宰的证成,我们便会发现,其中的主张各式各样,还相互矛盾。保守主义者惊呼“女人正在变得不像女人,女人已经堕落”,波伏瓦写道,而另外一些人则告诉自己,哪怕是在更加平等主义的苏联,“女人仍然是女人”。波伏瓦指出,不同的观察视角会得出不同的判断,女性特质或是某种女性的永恒和无法逃避的本质,或是意味着,倘若女性不再日复一日地践行它,使其臻于至善,那么这种特质便濒临灭绝。这两种主张怎么可能同时为真?
然而,女性这个范畴必定意味着某物,否则为什么(直到1965年之前)妻子们都不被允许开设银行账户,女性也不能在巴黎高师就读?波伏瓦重构了作为范畴的“女性”,不过这种范畴的首要含义是社会意义上的。或许并不存在对女性特质的稳定定义,不过波伏瓦认为,女性特质一直以来都作为男性特质的对立面而被界定。性欲过剩或性冷淡、狡诈或无知、无私或自私,无论女性被赋予何种相反的特质,即使是被公认的好特质,最终都服务于论证为何是男性应当拥有银行账户和高师文凭,而女性不应当拥有。
在《第二性》的结论中,波伏瓦引用了一位鲜为人知的17世纪哲学家普兰·德·拉巴尔(Poulain de la Barre)的话:“但凡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20世纪中期波伏瓦在自己的分析中运用这种观点时,她的读者们对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主要概念应当起码有些大致了解了,波伏瓦在书中对这两人以及恩格斯做了详细的讨论。读者们能够接受这种看法(无论是否喜欢),即:宣传男性优越这种观点对于男性而言是一件有着重大利害关系的事情,如同某种阶级利益,哪怕是那些尊重理性的从事科学的男人,他们再三做的有关女性比男性低劣的发现或许也是无意识地受到了驱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