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学林纪丨写真山之形:从“山水图”、“山水画”谈道教山水观之视觉型塑(下)(1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以博学闻名的宋代史学家郑樵(1104-1162)在他毕生之作《通志》二十略中的《图谱略》,曾精彩地以经、纬比喻 “图”与 “书”在知识建构上的交错关系, 警惕治学者应图、文并重,相互参照,缺一不可:
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95]
反观我们的时代,当艺术史学日益走向跨学科研究之路时,吾人是否也重新思考 “图”与 “画”在视觉文化的交错关系呢?
〔后记〕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艺术史启蒙恩师石守谦先生。本文部分内容改写自笔者之英文书拙作。部分研究,曾于“中研院”史语所、芝加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地公开演讲时,承蒙与会学者们提供宝贵意见。本稿修改过程中,亦受益于两位审稿人的指教,在此一并致谢。
——————————
注释:
[1] (五代)荆浩:《笔法记》,《中国书画全书》,册 1,页 6。方闻在讨论巨障山水时即举荆浩《笔法记》真山水(the landscape of truth)之观念,以强调山水画的内在特质(inner quality);见 Wen Fong, “Monumental Landscape Painting,” in Wen Fong and James Watt eds., Possessing the Past: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6), 125.
[2] 见辽宁省博物馆编:《清宫散佚国宝特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页 39。
[3] 前人研究已指出10世纪叶茂台辽墓出土的《深山棋会》绢轴之仙山特质;见 James Cahill, Three Alternative Histories of Chinese Painting (Lawrence: Spencer Museum of Art, University of Kansas, 1988), 44-45; 李清泉:《叶茂台辽墓出土〈深山棋会图〉再认识》,《美术研究》,2004 年 1 期,页 62-68;李清泉:《宣化辽墓:墓葬艺术与辽代社会》(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页 203-212。此画所表现的垂直皴法、垂直的树丛、以及山块结构,被认为是10世纪山水画的基本特色,见 Richard Vinograd, “New Light on Tenth-Century Sources for Landscape Painting Styles of the Late Yüan Period,” 收入鈴木敬先生還暦記念會編:《中國繪畫史論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