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学林纪丨写真山之形:从“山水图”、“山水画”谈道教山水观之视觉型塑(下)(2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35] 《九珠峰翠》的成画时间约在 1340-1341 左右;见石守谦:《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 页 183。有关杨维祯,见陈履生:《黄公望的交游及对其思想、艺术的影响》,《美术研究》, 1986 年 4 期,页 68;石守谦:《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页 238-241;杨丽静:《从杨维祯看元代道教与元诗》(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36] 与此水口及砂穴构图类似的其它元代绘画可见黄公望道士交游圈之龙虎山道士画家方从义所作的《神岳琼林》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关此画更多的分析,见黄立芸:《元方从义〈神岳琼林图〉之研究》(台北: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年)。
[37] 黄公望:《写山水诀》,页 762。相关讨论见 John Hay, “Huang Kung-wang’s ‘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261.
[38] 石守谦:《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页 173、186;王静灵:《画中风水: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页 97-98。
[39] 有关《富春山居》无用卷后至题跋整理,见王静灵:《画中风水: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页 99。关于晚明画坛对符文式的《五岳真形图》及描绘五岳之山水画的兴趣,可能与卧游观的发展有关,见 Li-tsui Flora Fu, Framing Famous Mountains, 149-164. 笔者感谢卢慧纹教授关于此资料之赐教。
[40] 参考石守谦对 “画意之见”的讨论;见石守谦:《风格与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页 16-17。
[41] 有关郑无用的研究,见张光宾:《无用师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艺术家》,6 期(1975年),页61-72。
[42] 赵晶:《黄公望 “全真家数”考》,收入张希清等编:《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研究》,页 219。
[43] 有关此卷 “活水”的表现,见王静灵:《画中风水: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页 96。
[44] “小洞天”及 “不知身世在尘寰”的典故出于《辛丑销夏记》所录黄公望《秋山招隐图》自题中对富春山书斋居所的描述;见薛永年:《大痴〈富春山居图〉与山水之变》,收入张希清等编:《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研究》,页 9。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