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学林纪丨解读“人鸟山真形图”:身中混沌之气的神圣化描摹(1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此为人鸟山醮祭的最核心环节,其整个过程实质就是存思:闭目、思神、叩齿、咽液等,皆为促使道士调节体内气交活动的动作;《人鸟山经咒》则明确指出了气交机制的本质——“黃中策炁”。那么,何谓“黃中策炁”?考诸文献,“黃中”一词最早出现于《易传·文言》之“坤卦”: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这段文字尽管表达的是早期儒家的伦理思想,但其中明显内涵着古代中国医学经络学知识。按《素问》载,“四支(肢) 者, 皆禀气于胃……故为胃行其津液者, 调衡四肢也”。要言之,胃部经脉负责水谷往来、生精运气的功能,是使人体及其四肢获得精气和能量的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医生很少使用的黄中一词,可能是汉代儒家或阴阳家发明的。他们借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黄道一词来命名人体内部的胃部经穴。
稍后,一些炼丹(外丹)术士把黃中概念用于道教修炼技术中。例如,著名的汉代丹经《周易参同契》记载有“黄中渐通理, 润泽达肌肤”。唐代道士彭晓更直接把《文言传》的“黄中通理”描述为炼丹过程。然而,历代丹家大多敷以隐语,且不细述。惟清薛阳桂撰《梅华问答编》提及稍详:黄中即“黄道”——指人体气流由关元穴上升至昆仑,接着下降至绛阙、丹田(下丹田),最后入于气穴的通道——古丹经称之为“仙道”。[42] 按此,黄中与气交区域必存在某种关联。一些古丹经隐约透露出,黄中与气交部位之经穴及功能,颇为一致。如东晋《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载:“太上黄中理炁九微玄城,精既(溉)太和,主命永无逝”。[43] “九微玄城”即“谓关元之中,男子藏精之所也”。[44] 又,南朝《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云:
“黄中理气,元生自尊,胃管幽通,六府俱存”。[45] 这里的“胃管”即胃经,正是长谷二穴所在经脉位置。故此句意思是,长谷二穴和合胃经上下部血气,使胃经气脉通畅。唐李玄真《上清金母求仙上法》载有“黄中理气”的注音符字:
图12:“黄中理气”注音符字:黄中理气,元生自在,胃管幽通,六腑俱存,白元公子,桃康德淳,养育朱丹,洞神往还。 [李玄真:《上清金母求仙上法》,明正统道藏内府刊本]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