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书》会高度推崇孝文帝?|胡胜源(1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西魏的正统性高于东魏,东魏初年内部更为之动荡不安,高欢要稳定大局,势必要提高自身政权的正当性。高欢在改立新君前,派僧道荣奉表于孝武帝云:“陛下若远赐一制,许还京洛,臣当帅勒文武,式清宫禁。若返正无日,则七庙不可无主,万国须有所归,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也因孝武帝“自弃宗庙”,高欢才以“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为由另立新君,那么高欢立孝静帝即有为天下社稷,使“七庙有主”“万国有归”的意味,这便是《魏书·废出三帝纪》“史臣曰”称“自绝宗庙”的孝武帝为“天下所弃”之根据。西魏既是孝武帝所创,孝武帝又被《魏书》视为被天下人舍弃之君,那么在魏收笔下,西魏自是僭伪,正统便属东魏,这也是《魏书》称孝武帝为“出帝平阳王”,不列西魏文帝、废帝、恭帝事迹于《本纪》的理由。
高欢拥立孝静帝一事,《魏书·孝静纪》郑重记下:“出帝既入关,齐献武王(高欢)奉迎不克,乃与百僚会议,推(孝静)帝以奉肃宗(孝明帝)之后,时年十一。”但高欢在立孝静帝前,指北魏所以“业丧祚短”是因孝文帝“国统中绝”,并举孝庄帝以孝文帝为伯考,孝武帝迁孝明帝神主于夹室为例,那么高欢令孝静帝认孝明帝为父,就是让孝静帝越过孝武帝、孝庄帝,直接上承孝明帝,此举除使孝文帝国统延续外,也在利用时人对孝文帝国统的重视,塑造超越西魏的东魏正统性。
高欢立孝静帝时的论述,也对《魏书·废出三帝纪》的书写产生巨大影响。《废出三帝纪》在《魏书》中独树一帜,其余《本纪》开头都称帝,唯独《废出三帝纪》帝号、王号并举,分别是:前废帝广陵王(节闵帝)、后废帝安定王(元朗)、出帝平阳王(孝武帝);而之前的孝庄帝,之后的孝静帝却仍维持帝号,那么魏收虽将三帝纳入帝位序列,却也蕴含让孝静帝跨过孝武帝、元朗、节闵帝承继孝庄帝之意。《魏书·孝庄纪》“史臣曰”却说孝庄帝会被尔朱兆所杀,是因“高祖(孝文帝)不祀”,此即高欢所举北魏“国统中绝”之一例,也因此在孝静帝认孝明帝为父,使“高祖有祀”后,高欢才拥其为君。那么,《魏书》的书写便隐含孝静帝乃上接孝明帝而非孝庄帝的想法。
《魏书》成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五年,即西魏恭帝元年;而北齐既继承东魏,也一并承袭劣于西魏的地位,那么《魏书》以高欢的论述为本,视“自绝宗庙”的孝武帝为“天下所弃”,斥西魏为僭伪,进而不列西魏文帝、废帝、恭帝于《本纪》;将节闵帝、元朗、孝武帝之帝号、王号并举,批判孝庄帝“以孝文为伯考”使孝文国统中绝,从而建构北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东魏孝静帝—北齐文宣帝正统君位传承,亦有塑造东魏北齐上承孝文帝国统的意图,蕴含提高东魏北齐正统性的根本目的。由此便能一窥《魏书》高度推崇孝文帝的原因,以及孝文国统对北朝末期政治演进的影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