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书》会高度推崇孝文帝?|胡胜源(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高欢到信都在普泰元年(531)二月,就在此月尔朱氏废元晔改立节闵帝,封高欢为渤海王,四月又加授东道大行台、第一镇人酋长。到六月高欢才在信都举兵,仍未“显背尔朱氏”。而在李元忠、高乾平殷州后,高欢还“抗表罪状尔朱氏”,也就是说即便高欢已然“举义”,却仍是节闵帝之臣;而节闵帝乃尔朱氏拥立,高欢要讨伐尔朱氏,就必须切断与节闵帝的君臣关系,这便是孙腾“不权有所立,则众将沮散”建言的背景。但高欢对此议仍“疑之”,孙腾再三固请后,才立元朗为帝,孙腾献策在普泰元年八月,元朗之立在同年十月壬寅,高欢在拥立新君时的犹豫挣扎,亦可想见。
高欢为何迟迟未能下定拥立新君的决心呢?如前述,尔朱荣在立孝庄帝前铸孝文帝及其兄弟子孙铜像,而尔朱世隆等会拥节闵帝亦因他为“高祖(孝文帝)犹子,又在茂亲”,也就是说,献文帝子孙乃帝室正统,而从往后高欢以“高祖(孝文帝)不可无后”立时年二十二岁的孝武帝,可知孝文帝子孙乃是其中最华贵者。元朗为景穆太子之后,与孝庄帝、节闵帝同一高祖,仅为五服,关系已疏;与孝明帝关系更出五服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高欢已立新帝,亲信对此却仍有不同看法。段韶是高欢妻娄昭君姊子,广阿战前,高欢为“彼众我寡”担忧时,段韶云:“王躬昭德义,除君侧之恶,何往而不克哉?”这里的“君”指的并非元朗,而是节闵帝。高欢继之曰:“吾虽以顺讨逆,奉辞伐罪,弱小在强大之间,恐无天命,卿不闻之也。”并未否认段韶所言,可知高欢原欲借“清君侧”之名举兵,孙腾拥立新君的建议与之相违,高欢多日不决当与此有关。
北魏末以“清君侧”或故主报仇之名“举义”,高欢并非第一人。尔朱荣就与元天穆、贺拔岳常密谋“电赴京师,内除君侧,外清逆乱”。高欢亦劝尔朱荣:“以明公(尔朱荣)雄武,乘时奋发,讨郑俨、徐纥而清帝侧,霸业可举鞭而成。”但孝明帝被郑俨等人所杀,尔朱荣无法再以“清君侧”为名起事,转以为孝明帝复仇之“大义”,另拥时年二十二岁的孝庄帝即位,此举让朝臣“相率,有司奉玺绂,备法驾,奉迎于河梁”。连胡太后也在此前落发为尼,尔朱荣声讨的郑俨、徐纥则逃归乡里。可知,拥戴“天人所归”的孝庄帝为君,正是尔朱荣成功的关键。
上述事件,高欢皆亲身经历,更是鼓励尔朱荣“清帝侧”的众人之一,但因权立元朗而未能以“清君侧”标榜,便更高举为孝庄帝报仇的“大义”。这与尔朱荣所为完全一致,《孝武帝即位大赦诏》所言“胡羯乘机,肆其昏虐,杀君(孝庄帝)害王,刳剔海内。竞其吞噬之意,不识醉饱之心。自书契以来,未有若斯者已!大丞相勃海王(高欢)忠存本朝,精贯白日,爰举义旗,志雪国耻”与《孝庄帝即位大赦诏》所说“孝明皇帝大情冲顺,深存隐忍,奄弃万国,众用疑焉。苟求胡出,入守神器,凡厥有心,莫不解体。太原王(尔朱)荣,世抱忠孝,功格古今,赴义晋阳,大会河洛”主旨相同,即是明证。可知高欢乃重走尔朱荣霸业之路,故他“弱小在强大之间,恐无天命”之言,实是担心所立“疏远”的元朗,无法“顺民心”,会是击败尔朱氏的阻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