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论海德格尔对“康德的存在论题”之解析(1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在这段话中,康德特别把“可能性”和“现实性”这对范畴归结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本性,即知性概念提供了知识的可能性,感性直观则提供了知识的现实性;而由于人的认识能力不可能达到知性直观或直观的知性,所以才有必要把这两方面区分开来;但也正因此,这种区分完全是主观上有效的,而不适合于自在之物(58)。海德格尔由此得出:“在存在者之存在的本质中,在肯定中,起支配作用的是有关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必要区分的构造。由于看出了存在构造的这一根据,就显得是达到了康德关于存在所可能道出的最极端的东西。”(59)就是说,在这里,康德对存在的揭示看起来是到顶了。海德格尔又指出,“但是,康德在存在规定方面还迈出了更远的步伐,而且这一步又只是预测性的,以至于它并没有达到对存在作为肯定(Position)的一种系统性的描述”(60)。
什么“更远的步伐”?答案是:“就他把存在规定为‘只是肯定’而言,他是从一个被限定的方位、也就是从设定来理解存在的,这种设定作为人类主体性的行动,就是依赖于被给予者的那种人类知性的行动。”(61)现在,我们都被海德格尔耍了,他诱使我们跟着他去追溯康德的思路,说关于存在(“是”)还有更丰富、更顶尖、更远的风景在前面;到头来却发现,我们回到出发点,就是“人类知性的主体性行动”——这不就是“我思”吗?他说“向这一方位(Ort)的返回我们叫做探讨(Errterung)”(62),他所谓的“探讨”就是领着我们转圈子。
不过,海德格尔还有最后一招,现在是亮出来的时候了。这就是他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分析论”结束、但还没有进入到“先验辩证论”之前的“附录”即“反思概念的歧义”中所看出的某种“玄机”。他说:“这个‘附录’包含着一种对已经实行的思想步骤和此间所经历的维度的回顾性沉思。这种回顾性沉思本身乃是一个新的步骤,是康德在存在解释方面实行的最后一步”;而这一步是为了“牢靠地规定和确保知性的界限”。(63)他替康德解释说,对于“作为肯定的存在”也就是对于“作为系词”的“是”的解释既然涉及的是主客体的关系(如前所述),所以对象一定是在和认识能力的反向关系、也就是在反思(Reflexion)中来解释的。比如,“在对作为肯定的可能是的解说中,与经验之形式条件的关系、因而形式的概念起作用了。在对现实是的解说中,经验的质料条件、因而质料的概念被表达出来了。
这样,着眼于质料和形式的区别,作为肯定的是的诸模态也就实现了解说”,由此而为“是”的方位(Ort)编织出一个定位网(Ortsnetz)(64)。质料和形式这样一些概念(以及后面的同一与差异、一致和冲突、外部和内部)由于是通过与“是”相关的模态范畴对经验条件的反思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叫做“反思概念”。但海德格尔认为,“这些反思概念借以得到规定的方式方法本身又是一种反思。在康德看来,对作为肯定的是的终极规定是在一种关于反思的反思中——因而是在某种卓越的(ausgezeichnet)思维方式中实现出来的”(65)。他认为这使我们更有理由把康德对存在的思考提升到“存在与思”的层次,而不只是存在者的层次。所以,这种更高层次的“对反思的反思”就是“先验的反思”。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