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论海德格尔对“康德的存在论题”之解析(1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然而,这套对康德“反思概念的歧义”的解释完全是不着边际的,是海德格尔囫囵吞枣地大致读了康德的这段文字以后,自己想当然杜撰出来的。康德自己从来没有使用过“对反思的反思”这种说法,他的“先验反思”并不是由对一般反思再加反思而提升起来的,而是一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反思,它区别于莱布尼茨的“逻辑的反思”和洛克的“经验的反思”。康德的意思是要像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的《正位论》一样,理清各种反思在人类认识能力中所处的先验的方位(der transzendentale Ort),建立起一种“先验的正位论”(die transzendentale Topik),以避免理性派依靠概念的逻辑比较和经验派依靠经验的反省(如洛克的“反省的经验”)而混淆不同的认识能力,来对客观知识加以独断的断言(66)。可见,海德格尔对什么是康德的“反思概念的歧义”,以及为什么要区分和澄清反思概念的歧义,都完全没有弄懂,就在那里自说自话(67)。
海德格尔始终只字不提康德该注释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莱布尼茨,顺便带上洛克),不知道到底是指谁和谁的“歧义”(Amphibol)(68),说明他根本没有搞清康德的“歧义”的意思,他的不厌其烦甚至东拉西扯(连“西班牙语”都扯进来)的说明,只能使这个词变得更加神秘莫测。他所说的系词“是”的“方位”和“定位网”则不论是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正位论,还是康德的先验的正位论都没有关系。至于他引进来作为主导线索的“可能是”和“现实是”的“模态”范畴,在康德对这些反思概念的分析中也完全看不出起了什么样的主导作用。例如,他所提到的康德的第四个反思概念“质料与形式”,虽然它们是“其他一切反思的基础”,但我们很难断定其中何者是可能性、何者是现实性。我们可以把质料看作可能性,而形式则是使它实现出来的现实性(如唯实论和理性派认为的);
也可以把形式看作可能性,而质料则是用来填充形式使之成为现实的(如唯名论和经验派认为的),康德则是用先验自我意识及其范畴形式能动把握感性质料的过程统一了双方,使它们无法分离。所以,我们不必把这些反思概念捆绑在可能性和现实性这对范畴身上,倒不如把它们视为某一类特殊的范畴,如黑格尔说的,康德自己认识到他的十二范畴“是怎样的不完全”,“所以他才对先验逻辑或知性学说再添上一个关于反思概念的研讨作为附录”(69)。换言之,所有这些概念其实都是范畴,它们无一例外地被纳入黑格尔《逻辑学》的范畴体系之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