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论海德格尔对“康德的存在论题”之解析(1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这是因为康德在“存在与思想”这一“主导名称”中,用“肯定”取代了“存在”,用“反思之反思”取代了“思想”,从而使这一主导名称变成“系词与我思”。比起巴门尼德的“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命题,康德的进步在于“作为肯定的存在是由对知性的经验性运用来规定的。主导名称中的‘与’指的就是这种关系,在康德看来这种关系在思想中、也就是在人类主体的一个行动中有其立足点”(75)。巴门尼德的“思想”只是“反思”的思想,只建立起客观性;康德的“思想”则是对反思的反思,它建立起主体性。“作为反思的思想指的是视界(Horizont),而作为反思之反思的思想指的是存在者之存在的解释的方法(Organon)。在‘存在与思想’这个主导名称中,思想在我们已经指明的根本意义上是模棱两可的,而且这一点贯穿着西方思想的整个历史。”(76)但康德的不足之处在于,他停留于思想的这种模棱两可之中,而不思更进一层。
于是海德格尔问:
自古以来,关于思想的理论被叫作“逻辑学”。但如果思想在其与存在的关联中是有歧义的——既是视界之预先确定,又是方法,那么,所谓的“逻辑学”不也在上述角度上是模棱两可的么?这样,作为方法和作为存在之解释的视界的“逻辑学”,不就成为完全大可置疑的么?一种在此方向上咄咄逼人的沉思并不反对逻辑学,而是致力于一种对的充分规定,亦即致力于对那种道说(Sagen)的充分规定——在此道说中,存在作为思想的这个值得思的东西把自己带向语言。(77)
很好。但这不就是黑格尔的思想么?黑格尔的“逻辑学”既是方法,又是“存在之解释视界”即“存在论(本体论)”,它就是对传统的充分规定,并把存在本身作为“这一个”值得思的东西带向语言。它不再模棱两可、犹豫不决,而是果断地投身于矛盾进展之中,杀出一条血路。它以苏格拉底式的反讽(Ironie)和暗示,故意揶揄那些在概念的歧义面前莫衷一是的知性头脑,如海德格尔这样的。空谈无益,打擦边球也不是个办法,现在黑格尔已经把事情实实在在地做出来了,海德格尔敢面对么?海德格尔这时只能靠玩弄字眼来掩盖自己的束手无策。他说:
这毫不显眼的“是”中隐含着存在的一切值得思的东西。但其中最值得思的东西仍然是我们所考虑的:“存在”(Sein)是否能存在,“是”(ist)本身是否能存在,或者存在是否从来都不“是”,以及,尽管如此,“有存在”(Es gibt Sein)仍然是真的。(78)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