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最为残酷的月份:艾略特与《荒原》(9)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当他升起又沉下
他经历了他的老年和青年时期
浮沉之间,人的一生就这样过去。一切最终都在水下消失。在这里所要表现的是遗忘,带有明显的虚无主义倾向。
第五章“雷霆的话”重新回到了荒原的主题,干涸,无雨,毫无希望。但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那总是走在你身边的第三人是谁?
当我计数,只有你和我在一起
然而当我向前察看白色的路
总是有另一个人走在你的身边
裹着褐色的斗篷悄然行走,遮着头
我不清楚他是男人还是女人
——但在你身边的另一人是谁?
该如何理解这段诗呢?诗人在自注中说:“下面几行是受了南极探险团的某次经历故事启发而写成的(我忘记了是哪一次,但我想是沙克尔顿率领的那次)。据说这一群探险家在筋疲力尽时,常常有错觉:数来数去,还是多了一个队员。”
注释说明了诗句的来源,这里要表现的是人在荒原中因饥渴而生出的幻觉。而《圣经》中也提到,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后,他的门徒走在路上,发现他们身边走着一个陌生人,这个人就是复活了的耶稣。
那么这第三人是不是耶稣,他是否会使世界得救?艾略特持怀疑态度,因为在诗中,耶稣并没有真的显现。
这一章节写得相当有张力,充满了紧张感。在诗的结尾,响起了雷声,打着闪电,一切都在期待中。说到“期待”这个词,我想到了一部神学著作,名字就叫《在期待之中》,作者是法国的女思想家薇依。改造社会,向来有两条路可走,一种是革命,当然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暴力革命,当年俄国“十月革命”走的就是这条路。另一条路是宗教。艾略特显然是反对暴力革命的。他寄希望于宗教,这是因为他更多地着眼于文化,着眼于人类的精神状况。他看到了人类精神家园已经被严霜摧毁,人们变成了空心人,只有肉体而没有精神,无异于行尸走肉。他对这种状况的批判是不遗余力的,着眼点也与别人不同,例如,他的朋友庞德认为,对社会的批判和改造应从经济入手,即改变社会契约的不平等部分。而在艾略特的其他诗中,仍然主张从人的灵魂入手,但依然保持着这种批判的锋芒,如在《小老头》中,他写道:
这就是我,干旱的月份里,一个老头子,
听一个孩子为我读书,等待着雨,
干旱是造成荒原的原因,雨可以滋润人的心灵。这与《荒原》的思想是一致的。而在《空心人》中,他延续着《荒原》的主题:
我们是空心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