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新刊|宋剑华:“生”与“死”的灵魂对话——重读何其芳的散文《墓》(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秋天的薄暮。翠岩的横屏环拥出旷大的草地,有常绿的柏树作天幕,曲曲的清溪流泻着幽冷。以外是碎瓷瓦上的图案似的田亩,阡陌高下的毗连着,黄金的稻穗起伏着丰实的波浪,微风传送出成熟的香味。黄昏如晚汐一样淹没了草虫的鸣声,野蜂的翅。快下山的夕阳如柔和的目光,如爱抚的手指从平畴伸过去,从树叶探进来,落在溪边一个小墓碑上,摩着那白色的石碑,仿佛读出上面镌的朱字:柳氏小女玲玲之墓。
这是《墓》的开篇描写,同时也是作者巧妙设计的一个以自然为背景的对话环境。在这一对话环境里,何其芳投下了一连串的自然意象,即:“秋暮”“草地”“流溪”“田亩”“夕阳”“墓碑”,给人的第一感觉并不是自然风景的秀丽之美,而是一种带有“幽冷”色调和感伤情绪的凄美意境。紧接着作者又推出了作品的女性主人公,“这里睡着的是一个美丽的灵魂。”由于作者已经明确界定了玲玲是个“逝者”,故后来她与雪麟之间的对话关系,也就变成了一种“生”与“死”的灵魂对话。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研读《墓》来说非常重要。玲玲是一位美丽而善良的农村女孩,可是小小的年纪就长眠于地下,只有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与她相伴,对此作者本人是深表同情的。问题的关键不是玲玲的美丽和善良,而是她灵魂的“快乐”与“悲哀”——“快乐”是指她摆脱了人间的一切烦恼,灵魂在宇宙太空中获得了绝对的自由,“她想伸出手臂去拥抱它,向它说‘我是太快乐,太快乐。
’”“悲哀”是指“她有一点忧愁在眉尖,有一点伤感在心里”,因为她还没有恋爱过,故依旧割舍不掉尘世的情缘。实际上,这种貌似童话般的浪漫写意,完全是作者思想矛盾的一种投影,他意在通过玲玲的“复活”,去演绎“庄周梦蝶”中生命“物化”过程的强烈痛感: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那里快乐而惬意地自由飞翔,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为了庄子?他通过苦苦思索终于醒悟道,世间万物都不可能摆脱“物化”这一原理。何其芳自然不是老庄那种“至人”,虽说骨子里是一直都在“寻道”,但却远未达到“至人无我”的精神境界;因此玲玲“物化”后的“悲哀”,恰恰又折射出了何其芳的思想困境,即希望脱俗而又难以脱俗的灵魂之痛。少女玲玲的“快乐”与“悲哀”,其本身就是作者思想矛盾的象征符号:一方面他渴望“乘桴浮于海,一片风涛把我送到这荒岛上,我是很久很久没有和人攀谈了——不知何时起世上的事情都使我厌倦”;
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彻底摆脱尘缘,灵魂已被苦恼撕裂成了两个自我,“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里,一个永远寻找的灵魂死在门外”(散文《独语》)。如果说玲玲的“快乐”是象征着她的“自由”,而她的“悲哀”则象征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那么这种情感冲突的真实内涵,就是“出世”与“入世”两种思想因素的激烈博弈。由此而去解读玲玲心灵深处的那个“神秘的希冀”,无非是期盼着能够得到一次人世间的“恋爱”;可“那无声息的灵语”却“吩咐她睡下安息”,于是只能是带着遗憾让自己的梦想“死在门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