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书评|西方视野里的杜甫:“最广大的同情和最高的伦理准则”(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好书·书评|西方视野里的杜甫:“最广大的同情和最高的伦理准则”


“在某些方面, 他甚至超过了 莎士比亚和荷马”
早在乾隆年间,西洋传教士钱德明用法语写了一篇《杜甫传》,算是最早把杜甫介绍给西方世界的文章。这篇小传广为流传,往后几个世纪有关杜甫的外语介绍,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实际上,钱德明凭空捏造了许多情节,与史实相去甚远。他把杜甫塑造成遁世逃名的诗人,例如写他任职官位,一到当地就脱下官服,放在案上,深鞠一躬后转身离开。
直到19世纪下半叶,欧洲大陆出现了较有影响的杜甫诗歌的译作。法国女作家朱迪特·戈蒂耶一生从没有来过中国,她在著作《玉书》中,翻译和选录了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这本书争议颇大,除了错译之外,许多诗虽冠以中国诗人之名,但其实是她自己的仿作。
尽管如此,《玉书》被转译为英、德、意、葡等多种语言,影响甚广。美国新诗运动兴起后,《玉书》一度成为美国人非常喜爱的读物,由此在很长时间里,英语世界只能通过它来了解杜甫。
民国史学家洪业为杜甫在西方的传播和纠错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1947年,洪业应邀到哈佛大学任教,讲授的其中一门课是“杜诗与历史”,出席的学生人数之多出乎他的意料。后来他到耶鲁大学讲学,同样讲的是杜甫。
洪业14岁时,父亲教他写诗,告诉他不仅可以向杜甫学作诗,还可以学做人。但那时他觉得杜甫难懂,没有太大兴趣。父亲说,他年轻时也认为李白和白居易的诗都比杜甫好,但年岁越长,对杜诗欣赏越多。
“读李诗、白诗,好比吃荔枝吃香蕉,谁都会马上欣赏其香味。读杜诗好像吃橄榄,噍槟榔,时间愈长了,愈好;愈咀嚼愈有味。”洪业记得父亲教导,“你说杜甫一生得意的时候少,倒霉的时候多;欢乐喜笑的声音少,叹息呻吟的声音多;这也是对的。不过人生的际遇离合大多半是不受个人支配的。杜甫在痛苦的处境中,还勉为常人之所难,这是可学的。”
二战期间,日军占领了燕京大学,大批师生被捕,洪业也在其中,在牢狱中度过了半年。有一天他向日军的狱警请求,能否送一本杜诗进来给他看。他担心此生无望,希望借用杜甫的诗句,留下一两百首写自己生平的诗。这个请求最终被拒绝了。出狱后,再写一本关于杜甫的著作就成了他的夙愿。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