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书评|西方视野里的杜甫:“最广大的同情和最高的伦理准则”(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在伍德看来,杜甫的忠君是以儒家伦理为前提的。“他忠于英明正直、维持公正秩序的君主,支持君主是所有读书人的义务。如果皇帝脱离这些崇高理想或失去贤德,被腐败的臣子误导,那么学者或文人有义务大声疾呼。”
他认为儒家的“仁义”伦理在中国根深蒂固,对于当今社会仍有启发,“它仍然是公平社会的运转、人们交往的基本前提”。但他称儒家政治是“乌托邦式”的,“孔子相信人性本善,拒绝国家被法律统治,这对我来说是乌托邦,因为人类是易犯错误的生物,伟大的17世纪作家黄宗羲曾撰文批评了中国的专制制度,指出儒家思想的很大缺陷——‘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梁启超把杜甫称为“情圣”。他曾做过一次关于杜甫的演讲,“诗圣”的“圣”难以界定标准,他干脆宣布,杜甫至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称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象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洪业对此非常赞同,“所谓诗圣应指一个至人有至文以发表其至情”。杜甫对于家庭亲戚、国家百姓、朋友交友,“处处都是清洁纯正的情”。杜甫的诗里常有感伤、怜悯、后悔、自责,“我看他,无论老病人扶,无论一醉如泥,也都妩媚。至于他的诗篇,其最佳之处,不在措辞之壮美,铺排之工整,而在于他至情之表露:温柔敦厚,旭日春风”。
宇文所安也看重那个“活生生”的杜甫,他写尽人世间的题材:他抱怨蔬菜不好,向给他送豆酱的人致谢;他称呼仆人的名字,写诗给他们(那时没有人在诗里这么做——仆人是无名无面目的);他劝亲戚不要扎篱笆,好让贫苦的邻家寡妇可以打院里的枣。“这在唐诗里是独一无二的,在后代诗歌里也是独一无二的。”
走过杜甫的人生轨迹后,伍德看见了这样一位诗人:他很可爱,也很幽默;他富有关怀,也许过于敏感;他爱家人,是一位有爱的父亲、忠诚的丈夫;他广为交友,真心欣赏他人的长处;他热爱美食美酒,从生活的细微处得到乐趣。
“(了解)所有这些,我想你可以说,他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伍德说。
原载《南方周末》2020.5.21
记者:李慕琰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